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270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188篇
  175篇
综合类   1520篇
农作物   292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948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城市污水污泥由于其产生量的巨大及成分的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章系统地综述了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处理方式及其进展,并重点对其资源化的土地利用和水处理利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污泥的资源化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2.
小麦氮,磷与钾配合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晋南小麦氮,磷和钾配合施用的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的均表明:氮钾,磷钾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产效果是;三元素配合施用效果优于二克配施,二元配施高于单独施用。  相似文献   
133.
水硼互作对油菜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 ,利用PEG-6000诱导水分胁迫 ,研究水硼互作对油菜幼苗的营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干旱使油菜全N量增加 ,蛋白N/全N比值下降 ,B浓度下降。油菜保护酶系统中的POD、CAT、SOD活性均下降 ,MDA含量增加 ,根系膜透性也显著增加。此外 ,渗透物质如Ca2+,脯氨酸 ,可溶性糖等在叶片中的含量均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 ,缺硼环境为油菜抗旱提供了一个适应过程 ,而且硼素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菜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4.
北方旱农区小麦水分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方旱农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作物生长模型CERES-Wheat模拟了北方旱农区小麦的水分生产潜力值,得出小麦田间水平和区域水平的潜力值,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View在北方旱农类型图上展示模拟结果,分析了小麦潜力值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总体上北方旱农区作物生产潜力很大,但潜力分布不平衡,从西北向东北、由北向南潜力值逐渐增大,小麦田间水平水分生产潜力多年平均值为2 827kg/hm2~7 025kg/hm2;不同旱农类型区之间作物水分生产潜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是湿润程度越高的区域,水分潜力值越大,小麦潜力值大小排序基本是半湿润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干旱区,同一区域不同作物的潜力值大小排序基本是冬小麦>春小麦.  相似文献   
135.
河北主要土壤中Cd和Pb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刘霞  刘树庆  王胜爱 《土壤学报》2003,40(3):393-400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和大田取样 ,运用连续提取方法 ,研究了河北平原潮土和潮褐土两种土壤中Cd、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Cd、Pb污染程度的增加 ,其交换态有增加趋势。当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时 ,Cd(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主要以交换态存在 ,并表现为 :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残留态 ;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 ,Cd (潮土 <1mgkg- 1、潮褐土 <5mgkg- 1)的残留态、有机结合态成倍增加 ,甚至超过交换态 ,表现为 :残留态 >碳酸盐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交换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留态存在。Cd、Pb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pH值 ,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6.
基于RAPD标记的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福建省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分析了来自福建省不同水稻种植区的102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稻曲病菌多态性扩增,共扩增出157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2.1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0.67.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福建省稻曲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福建闽西地区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76.43,H=0.2212,I=0.3383),晚稻分离的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PPB=91.08,H=0.2402,I=0.3655)高于早稻群体(PPB=63.06,H=0.1892,I=0.2870).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0.349水平上,供试的所有菌株可被划分成7个遗传聚类组(R1~R7),聚类组R1为优势聚类组,包含有80个菌株,其内又存有一些亚组.这些菌株的聚类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及水稻品种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在遗传距离0.330水平上,来自宁化的10个菌株可被明显划分成早稻群体和晚稻群体.初步分析认为菌株的地理来源、水稻品种及其生长季节是影响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稻曲病菌的遗传变异以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玉米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处理在各个土层均有较高的碱解氮含量,而在播种前常规耕作高于宽窄行,玉米生长中期则是宽窄行高于常规耕作,收获后各处理含量水平基本一致.有效磷不同处理均表现出养分表聚现象,且宽窄行在各个生育期的不同土层内均高于常规耕作.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降低不十分明显,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钾素养分移动性大的特点.玉米生长关键期的全量氮、磷、钾变化幅度不大,处理问含量水平一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pH值不同处理均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不同的耕作措施都有促进土壤表层酸化的现象.不同耕作方式土壤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相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8.
电站锅炉沼气点火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电站锅炉沼气点火装置的喷嘴,引射器及烧嘴的设计计算与稳定火焰的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点火装置火焰温度高,适应性强,使用经济,操作方便,在电站锅炉无油,少油点火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9.
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为供试品种,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稿上位叶面积、穗中位叶面积、穗下位叶面积和抽雄期共儿个性状。对得到的各自交系性状均值采用SPSS中的Ward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表型性状进行玉米自交系聚类,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综合性状的差异性。初步结论认为,Mo17、自选系-1、W59(长)、海104、海儿、95海-1、444、沱219、107、112、利德、庆7、7732G、BHP48、783/黄、Mo14/O2、F83、吉856/O2:等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自选系-3的利用价值较小,应淘汰;其余的自交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40.
Anarwia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技术经济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厌氧-加原水-间隙曝气(Anarwia)工艺与厌氧-SBR工艺以及SBR工艺净化猪场废水的技术经济研究.实验室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一致证明,厌氧-SBR工艺去除效率低,处理出水污染物浓度高,不适于猪场废水处理;Anarwia工艺的处理效果与SBR工艺相当,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COD和NH4+-N浓度低,达到了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与SBR工艺直接处理猪场废水相比,Anarwia工艺需增加厌氧处理单元、沉淀配水单元和沼气净化与贮存单元,但其HRT、工程投资、剩余污泥量、需氧量同比分别降低38.6%、11.8%、16.4%和95.9%,并能回收沼气2784 m3/d.若不计沼气收益,Anarwia工艺的处理费用比SBR工艺低47.5%;若计沼气收益,则Anarwia工艺的处理费只有SBR工艺的9.1%.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说明,Anarwia是一种高效、稳定、经济的猪场废水处理新工艺,完全能够取代并优于SBR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