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袁树忠  袁帅  周维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66-1267,1276
[目的]通过研究低浓度的胺苯磺隆引起不同叶龄水稻叶片中保护酶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探讨超低浓度胺苯磺隆促生长效应的生理机制。[方法]通过土培法用2个浓度胺苯磺隆分别处理不同叶龄的水稻,15 d后采集水稻叶片,用愈创木酚-过氧化氢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邻苯二酚法测定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用ELISA法测定水稻叶片中GA、ZR、ABA的含量。[结果]胺苯磺隆2μg/kg(干土)处理后水稻叶中PPO活性提高,POD活性降低但接近对照,GA、ZR含量显著增加,ABA含量则减少,GA/ABA的比值高于对照;胺苯磺隆20μg/kg处理,水稻叶中POD活性明显提高,PPO活性低于对照但接近对照,GA、ZR含量均显著减少,ABA含量则显著增加,GA/ABA的比值低于对照。7叶期处理的水稻叶片中3种激素含量与对照的差异最小。[结论]胺苯磺隆2μg/kg处理水稻,叶片内GA/ABA比值大于对照,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20μg/kg浓度时,则GA/ABA比值明显小于对照,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胺苯磺隆对7叶期水稻生长效应弱于4叶期前的水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环境分析化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自主探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专题拓展、专题讲座、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业评价。引入学科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研究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酰胺类除草剂的安全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介绍了酰胺类除草剂的应用概况、安全剂开发情况及其作用机理,并对安全剂前景等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三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影响群落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7年对3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沿江农药稻田以鸭舌草,丁香蓼,矮慈菇,异型莎草等为优势杂草种,丘陵农区稻田以矮慈菇,节节菜,丁香蓼等为优势种,里下河农区稻田则以鳢肠,异型莎草,丁香蓼等为昌群落多样性相似,均匀度相近,说明3个农区稻田杂草群落近似。在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中,除草剂的影响最大,苄黄隆使稗草上升56.72%,异型莎草下降了31.76%,二氯喹啉酸,禾大壮,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异孢镰孢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影响毒素活性的因素,采用叶碟法研究异孢镰孢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和活性炭吸附法获得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空心莲子草叶碟的病情指数分别达78.57%和76.19%,与去菌的全毒素滤液相比,相对活性指数分别达86.84%、84.21%,用石油醚提取的粗毒素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丁草胺等除草剂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在盆栽水稻上用丁草胺、恶草酮、二氯喹啉酸、灭草松等进行土壤或茎叶处理,测定了药后水稻的伤流量、叶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蔗糖含量、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丁草胺、二氯喹啉酸处理后5、10、15d水稻的伤流量均比对照低,20d后则比对照高,说明药后早期根系活力被抑制;各处理的水稻叶鞘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而蔗糖含量则均比对照减少,其中丁草胺(60%EC,1350ml/hm^2)处理后10、16d及恶草酮(12%EC,1350ml/hm^2)处理后16d的蔗糖含量比对照显著减少;丁草胺1350ml/hm^2、灭草松(48%SL)1500、3000ml/hm^2处理后稻叶鞘内的总酚含量有所下降,而其他处理则比对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麻菜(Brassica juncea),俗称野芥菜,60年代在大中农场曾作绿肥种植,停止种植后逸生为野生,成为旱茬麦田杂草。目前已成为沿海盐碱性土壤地区的旱茬小麦田的最主要杂草,严重影响到小麦产量。据报道,田间其鲜重每增加10千克/亩,可造成小麦减产3.6千克/亩。春季用2甲4氯等防除需增加用量,且不利于机械化施药。麻菜为二年生杂草,冬前营养体生长旺盛,次年春季开花结实。1990~1991年我们在大中农场对麻菜冬前防除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SL—160防除草坪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5%SL-160颗粒剂对马尼拉草坪进行了茎叶处理和土壤处理。结果表明,150 ̄300g/hm^2茎叶处理可有效地防除香附子、天胡荽、牛繁缕、大巢菜等草坪杂草,药后60d对香附子的校正防效为80.59% ̄100%,对天胡荽的校正防效为71.58 ̄100%,施药时加入885助剂225ml/hm^2可适当提高药后早期的防效,但对最终防效影响不明显;150 ̄300g/hm^2作土壤处理,对杂草的出苗影  相似文献   
19.
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左右即丧失活力。度过休眠期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则可萌发。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水层厚度小于0.5mm较为适合。荧光、紫外光或散射光处理均可促进萌发,光照强度以60001x为宜。每天光照10—12h,5天后冬孢子大量萌发,先连续黑暗水培3—4天,再间歇光照3天,也可大量萌发。25—200ppm赤霉素对其萌发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供试的几种营养物对其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连续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后 ,随着改水年限的增加 ,土壤保水性得到改善 ,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逐渐与老稻田的杂草群落接近。与老稻田的相比 ,旱改水第 1年稻田杂草群落的相似系数为 0 .4 8,第 2年的提高至 0 .6 9,第 3、4年的则上升至 0 .84和 0 .83;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逐年增加 ,旱改水第 1、2、3年 ,香农 -威纳指数分别为 1.8991、2 .2 785、2 .3915 ,辛普森指数分别为 0 .82 96、0 .85 6 0、0 .880 8;群落均匀性指数也有所提高 ,香农 -威纳指数分别为 0 .790 2、0 .7883、0 .82 74 ,辛普森指数分别为 0 .912 6、0 .90 6 4、0 .932 6。田间使用一次性除草剂(苄·乙 )后可使杂草群落的演替加快。在当前生产条件下 ,旱田改种水稻连续 3~ 4年后 ,稻田中杂草群落面貌基本与典型的稻田杂草群落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