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2009年6月13日,在浙江天豪大酒店召开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联合承担的省三农五方项目“卷曲型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计划编号:SN200508)项目验收会。验收工作由浙江省农业厅科教处领导主持。项目验收组由来自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厅计财处和科教处、浙江大学、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6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82.
(本刊讯)按照农业部的部署,2009年1月9~16日,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协同山西省农牧厅科教处在山西省曲沃县组织了华北组科技下乡活动,本次活动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培训、指导、咨询,与基层农技人员、农民座谈,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并赠送适合当地使用的农机具及科技书籍等活动。  相似文献   
83.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萎凋工艺参数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20℃、28℃、36℃的温度梯度,研究萎凋温度对萎凋叶含水率、容重、柔软性、弹塑性、色差等物理特性,呼吸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萎凋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降低,鲜叶的容重、柔软性、塑性等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8℃处理最高;弹性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间以28℃处理样的弹性相对最低;色差明亮度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红绿度a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28℃处理下a值最小,即保绿特性最好,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的干茶样汤色、外形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84.
随着人们对茶叶加工工艺认识和名优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鲜叶摊放已成为名优茶生产中的一个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研究员的研究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叶鲜叶中茶多酚和儿茶  相似文献   
85.
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闷黄过程中,黄茶中的生化成分在湿热作用下发生剧烈变化,如叶绿素因湿热引起的氧化降解反应而含量锐减;儿茶素因氧化和异构化反应,其组分及比例发生明显改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亦有所变化等。这些变化为形成黄茶黄汤黄叶、醇爽口感等独特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文章对闷黄过程中,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和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闷黄工艺关键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综述,并对闷黄工艺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黑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一种,近年来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及便于储藏、耐冲泡的特点而备受欢迎,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渥堆工艺及保健作用等也被广泛研究。它是一种后发酵茶,经渥堆其生化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风味。渥堆是黑茶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其实质是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在湿热、微生物以及胞外酶的相互作用下使多酚类物质自动氧化。综述黑茶某些品质成分,初加工中渥堆工艺、渥堆微生物及生化成分变化情况,初加工配套工艺技术以及深加工相关研究,概括黑茶目前的主要研究情况并展望今后黑茶的深入研究方向,即开展微生物、酶、品质成分三者间内在关联的研究,揭示黑茶特征风味形成机理,以及加工机械化、规模化、清洁化等研究,以期为黑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87.
膜法富集茶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不同孔径膜的筛选试验,确定50βK的膜为富集茶多糖最好的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试验处理后,截留干燥粉末中总糖含量达30.37%,多糖含量达16.89%,与对照相比抗羟自由基能力提高了39.89%,结果表明在纯天然产品的开发中,利用膜可以有效的富集茶多糖,并且能够保存了多糖活性。  相似文献   
88.
基于色差系统的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汤亮度是反映工夫红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茶汤亮度评价依赖于专家感官审评,缺少量化的评价手段。以感官审评的茶汤亮度为依据,对43个不同亮度茶汤开展色差分析,并结合多变量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茶汤亮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基于茶汤色差轮廓,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亮、暗茶汤。基于线性回归拟合,筛选出关键变量为L99(明度)、C*(彩度),建立的茶汤亮度预测方程为Lpre=-46.028+0.519×L99+0.117×C*,预测值和感官审评所得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P<0.01)。此外,验证集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预测方程用于红茶茶汤亮度评价的有效性。综上,本研究通过茶汤色差系统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量化评价方法,对红茶品质的客观智能评价及后续高亮红茶的定向化加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质量与机械组成显著不同于传统手采鲜叶,其质量控制标准和适制名优绿茶品类无法直接套用传统技术。本文重点分析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的品质特点,提出了基于这种鲜叶特点的4个等级分类,在分析不同类型名优绿茶对鲜叶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割式机采鲜叶主要适制的名优绿茶品类,对机采鲜叶的名优茶生产与加工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导读:宁波地区采用将黄瓜接穗与南瓜砧木播种于同一营养钵内,当黄瓜第一片真叶初展、南瓜子叶充分平展、真叶露出时靠接,待二者切口基本融合时对黄瓜断根。该法不仅可以利用砧木的抗病性提高接穗的抗病性,而且成活率高、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