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26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玉米品种耐密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5个玉米品种材料,设置9个密度梯度,分别测定各密度处理下的单株产量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单株穗粒干重)随密度的逐渐增大均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且拟合度均达0.932 4以上;多密度处理下的玉米单株产量偏高,但随密度的变化趋势和常规小区保持一致,能准确检测玉米品种耐密性大小;玉米各品种的第3节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均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超试1号的穿刺强度在各密度下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郑单958随密度变化不大。耐密性筛选结果表明,超试1号、郑单958的耐密性明显优于中单808、京科518;中试839的耐密性适中。  相似文献   
22.
粉红粘帚菌(Gliocladium spp.)是一类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潜在生物控制作用的真菌,为了探讨粘帚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抑制作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粉红粘帚菌挥发性代谢产物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不同稀释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在原液...  相似文献   
23.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构成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放线菌增加,在真菌中病原真菌增加。由于根际微生物的这种变化,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4.
拟茎点霉属真菌既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引起多种病害,又是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对拟茎点霉属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寄生性、鉴定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拟茎点霉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腐霉是一类广泛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菌,近年来,其病害的发生日趋频繁,危害也日趋严重。文章综述了腐霉菌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病害种类、检测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和研究方向作以展望,为腐霉病害的检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发光杆菌NJ菌株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发光杆菌NJ菌株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细菌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其中对甘蓝黑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猝倒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该菌在种龄为24 h、接种量在4%~6%条件下,在TSY培养液中72 h即可获得较高的抑菌活性。而装瓶量为10~50 mL/100 mL锥形瓶,转速为120~200 r/min对菌的活性影响不大。不同温度处理发酵液,其抑菌活性发生变化,其中经60℃处理10 min后,抑菌活性降低约50%,说明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可能有多种。  相似文献   
27.
黏虫体内两种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黏虫4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该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各1条。其中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1 443个碱基,包括一个1 353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50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0.0ku。氨基酸的142~148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GGGTGSG,在氨基酸序列的C-端有一个酪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个对转录后调控非常重要的保守区MRECI序列,以上特点与其他昆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同。黏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含1 906个碱基,开放读码框1 344个碱基,编码氨基酸447个,分子量约为50.2ku,等电点4.75。1~4个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GGGTGSG位同样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序列比对表明,克隆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都是高度同源的,黏虫与家蚕(Bombyx mori)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3%,与其他3种夜蛾科昆虫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是达到100%。黏虫与家蚕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7%,与烟草天蛾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6%。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分别为EU100016和EU234504。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miRNA-181b在成熟(18月龄)和未成熟(1月龄)牛腺垂体中差异表达量及其调控功能。[方法]通过构建成熟(18月龄)和未成熟(1月龄)的延边黄牛腺垂体组织miRNAcDNA文库,对文库中的miRNA进行Solexa高通量深度测序,并对公牛腺垂体中的miRNA进行鉴别。从测序结果中挑选出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181b,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不同发育期延边黄牛腺垂体中的表达规律,并通过TargetScanS预测miRNA-181b的靶基因。[结果]miRNA-181b在不同发育期牛腺垂体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1月龄公牛腺垂体中miRNA-181b表达量是18月龄的4.05倍。miRNA181b与FSHβ基因3 非编码区838 ~844碱基可能是特异结合,其结合碱基为UGAAUGUA。[结论]该研究为FSHβ的转录后调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许艳丽  胡昕  邢巍婷  张敏  王乐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0):2980-2986
本试验采用相关国家方法标准对321只羊驼毛绒样品开展了纤维细度及单纤维强力参数的检测,旨在分析羊驼毛纤维细度、单纤维强力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羊驼侧部毛纤维平均细度为24.30 μm,细度主体范围为18.01~27.00 μm,占样本总量的72%;平均纤维强力为8.31 cN,主体范围为5.01~11.00 cN,占样本总量的88%,说明羊驼毛整体细度较细,强力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羊驼毛细度和单纤维强力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颈部、肩部、股部、腹部、侧部、背部6个不同部位细度、单纤维强力都反映为背部最细,单纤维强力最小,腹部细度最粗,单纤维强力最大;另外,从羊驼毛不同细度区间对应单纤维强力分布也可看出,羊驼毛的单纤维强力值越大其细度值越大,反之越小;除此之外,不同性别、年龄的羊驼毛细度对应单纤维强力也呈正相关,成年羊驼毛细度粗于周岁羊驼,公羊驼毛细度粗于母羊驼,成年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周岁羊驼,公羊驼单纤维强力大于母羊驼。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羊驼毛细度与单纤维强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上接续二) 也有研究认为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大豆8h后,抗病品种Centennial根内有大豆素Ⅰ在线虫头部周围积累,而感病品种Ransom则没有大豆素积累,认为大豆素可能是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一种机制(吴海燕等,2001).乔燕祥等(1999)认为防御酶活性与病原物侵染植物有关.乔燕祥等研究了大豆抗源抗大豆胞囊线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变化认为,在大豆胞囊线虫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源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酶活性降至最低值,并且有一些酶带受损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