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采集或交流的方式共得到海南、广东、福建、云南和广西等省区的29个市县的57个粉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菌株,并利用盆栽伤根淋灌法接种粉蕉苗,系统评价了57个Race 1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的57个Race 1菌株表现出很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强致病力的菌株有32个、中致病力的有23个、弱致病力的有2个,分别占供试菌株的56.14%,40.35%,3.51%。供试的粉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小种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已分化为强、中和弱3种致病型,强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92.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从芒果畸形病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入与定殖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其综合风险值R为2.3,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止其传入我国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3.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毁灭性土传病害,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4)能感染几乎所有的香蕉品系,危害最严重.本研究克隆鉴定Foc4比卡菌素聚酮合酶编码基因(bikaverin PKS-encoding gene,Bik1)Foc...  相似文献   
94.
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rDNA-ITS为靶标,建立并完善多重巢式PCR检测技术,结合常规形态学特征分析,对中国华南地区1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达2fg/μL、重复性强、可操作性强,能同时检测、区分2种病原菌,能够应用于田间炭疽病害的检测工作,也是常规形态学鉴定的补充.利用该技术检测到田间芒果炭疽病存在胶孢、尖孢2种病原菌的复合侵染,该结果为后续开展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10种化合物在4种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NH4NO3外,供试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SO4在2~5g/L、FeSO4-7H2O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为100%。EDTA·Na2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率为93.64%。FeSO4-7H2O、(NH4)2SO4-FeSO4-6H2O、KMnO4、CuSO4在0.5 ̄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7.73%、97.07%、90.98%、90.39%。CuSO4和KI在1 ̄5g/L的高质量浓度下均出现化合物中毒现象,在0.5g/L的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好,分别达75%、67.05%。EDTA·Na2、Zn-SO4-7H2O和(NH4)2SO4-FeSO4-6H2O是在5g/L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强,分别为100%,98%和93.99%。  相似文献   
96.
应用RAPD标记技术鉴定香蕉褐缘灰斑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ycosphaerella fijiiensisM.musicola的RAPD标记技术鉴定海南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结果表明,分离自海南儋州、乐东、文昌、东方、澄迈、临高、琼海、昌江、琼山、三亚香蕉上的10个菌株均为M.fijiensis,引起香蕉黑叶条斑病。  相似文献   
97.
以‘巴西蕉’为对照,从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等方面对香蕉新品系‘热科2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科2号’的综合农艺性状与对照相近,其中株高、果指长宽及产量均高于对照。此外,‘热科2号’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好,田间发病率为4.1%,较对照巴西蕉低75%,对其它病虫害的抗性则与对照相当,适宜在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发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8.
应用浸叶饲喂法测定6种药剂对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成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均对褐足角胸叶甲均有效果,其中25%联苯菊酯·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哒螨灵乳油、25%除尽·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和25%多杀菌素·啶虫脒·哒螨灵乳油对褐足角胸叶甲成虫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23.519 8、7.432 3、23.602 6和15.977 7 mg/L。45%马拉硫磷乳油和20%甲氰菊酯乳油的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99.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1.2万hm2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lsky)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每年有3次以上的高峰期分别为4~5、7~8月和10月、12月至翌年3月为发生、危害的最低期;东部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最重,其次是西部及中南部;海拔高度和气候与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危害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危害率、危害指数越低,雨热同季、高温高湿比较有利于种群繁殖与发生危害。防治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参试的3种杀虫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5%的马拉硫磷(跳丙)乳油1 000倍较好,在抽蕾初期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则效果降低或无效。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的精油,并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香蕉花蕾鲜样、干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13和14种化合物,其中 9种为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香蕉花蕾鲜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24(28)-en-3-ol,4,14 -dimethyl-, acetate,(3á, 4à,5à)-(49.04%)、甲酸1-二十一酯(10.84%)、四十三烷(10.39%)、(Z)-9-十八烯酸酰胺(9.12%)、2-十八烷氧基乙醇(6.83%)。香蕉花蕾干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9,19-Cycloergost -24(28) -en-3-ol,4,14-dimethyl-, acetate,(3á,4à,5à)-(34.18%)、二十七烷醇(17.89%)、甲酸1-二十一酯(17.22%)、2-十八烷氧基乙醇(10.16%)、(Z)-9-十八烯酸酰胺(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