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水稻的演化及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种质分布与地理分布关系密切。Rf-1是水稻克隆唯一的育性恢复基因。为研究海拔和籼粳细胞质因素对水稻分离群体的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效应,本研究用两个云南高海拔地方粳稻品种与具籼稻细胞质和恢复基因的偏粳品系南34正反交,在4个海拔点种植F1与育性稳定的不育系测交获得测交群体,并自交产生F2群体;同时在室内将经17℃和14℃温度处理正处于开花期的F1稻穗与不育系授粉获得测交群体。然后对分离群体用位于Rf-1位点的PCR标记M45461进行基因型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25分离群体中,有11个具有由南34提供籼稻细胞质,14具有由云南高海拔粳稻提供的粳稻细胞质;在所有分离群体中,14个发生遗传偏分离。在14个以粳稻细胞质为背景分离群体中仅有4个发生遗传偏分离,但在11个具有由南34提供的籼稻细胞质背景的分离群体中有10个发生遗传偏离,而且都偏向南34,偏向南34基因型的频率基本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结果说明海拔、温度和细胞质背景均对分离群体Rf-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具有影响,而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细胞质背景对雄配子在Rf-1位点的基因型具极大的选择效应。本研究可为探讨水稻恢复基因与水稻生态适应性的关系及恢复基因与水稻的分化关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近10年尺度成都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出成都市空气污染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基于一维连续Meyer小波,对2000年6月底以来近10年成都市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API)的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到该市API时间序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主周期,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API“高—低”交替演化规律明显,主周期约320天,次周期约120天;受盆地地形与气候等条件影响,大气污染呈“冬重夏轻”格局,春季污染次高峰常伴随北方沙尘暴而产生;成都市10年来大气污染状况总体趋向于好转,但局部时段污染加重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分析对于研究API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非常有效,也适用于其他污染物的时间演变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阐明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开花习性与异交率之间的关系,是选育高异交率粳稻不育系的重要基础。在对284份滇一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检测和部分不育系开花性状观测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开花习性的精细比较,发现粳稻不育系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变化幅度较大,大多数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率都比较低,但同时也鉴定出少量高异交率的不育系。相关分析发现颖花的开颖角度与粳稻不育系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三个不育系开花性状的精细观察分析,显示了开花集中度是影响粳稻不育系异交率的重要因素。在粳稻不育系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加大对不育系开颖角度和开花集中度的选择,以提高粳稻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34.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35.
杂草稻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利用探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34份韩国杂草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鉴定及育种利用探索。结果表明:杂草稻为小穗多穗型种质资源,具有抗性好、品质优的特点,可直接用作保持系的选育,但不能直接作恢复系,只可作中间材料用于恢复系的改良。  相似文献   
36.
优质米业对云南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边疆民族的脱贫具有重要作用。‘滇屯502’是云南优质香软米生产的主要品种,也是香软米品种改良的主要香稻资源,但对于‘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迄今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水稻香味基因badh2特异引物,结合米粒咀嚼法,分析了‘滇屯502’香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杂交后代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滇屯502’的香味性状受核隐性基因badh2控制,其遗传分离比例不受细胞质基因背景和种植环境差异的影响。对F2单株和F3株系分析,虽未发现与香味性状明显相关的农艺性状,但具香味性状的单株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和结实率均低于无香味性状的,尤其是F3香味株系更明显地表现出穗实粒数少、结实率低、产量低的特性。本研究结果为开展‘滇屯502’品种改良和提纯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滇一型重要不育系滇榆 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 ,发现滇榆 1号A混杂株主要有红尖型混杂株和白尖型混杂株 ;其中白尖型混杂株就是所谓的散粉株 ,散粉株包括对不育系无恢复能力的散粉株 -Ⅰ和有恢复力的散粉株-Ⅱ ;针对各类混杂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滇一型重要不育系滇榆1号A混杂株的主要类型,发现滇榆1号A混杂株主要有红尖型混杂株和白尖型混杂株;其中白尖型混杂株就是所谓的散粉株,散粉株包括对不育系无恢复能力的散粉株-Ⅰ和有恢复力的散粉株-Ⅱ;针对各类混杂株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9.
滇一型杂交粳稻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228对285份滇型材料进行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①OSR33、RM228标记的基因型依材料的不同而出现分子量不同的带型,且带型与材料有关;②OSR33和RM228鉴定材料的准确率分别为96%和90%;OSR33、RM228标记的基因型值与黑染花粉率极显著正相关,可用于鉴别恢复系;③用Mapmaker/QTL软件分析供试材料的表现型,在OSR33、RM228之间,探测到1个与育性恢复有关的主效QTL,可解释83.2%的表型变异,与OSR33和RM228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3cM和7.0cM。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不同品牌卷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以提高我国卷烟品质,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方法]以常见市售不同品牌卷烟苏烟、白沙、双喜、芙蓉王、帝豪、云烟、红塔山及国外不同卷烟品牌代表白万宝路(美国)、蓝色太平洋(赞比亚)和巴西卷烟为材料,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这11种卷烟的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进行含量比较分析。[结果]11种不同烤烟品牌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为巴西卷烟原料,不同品牌卷烟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可为提高我国卷烟品质,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