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滇Ⅰ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中有两种主要混杂类型,颖尖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白色,本试验研究了这两类混杂株影响杂种优势的效应。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混杂株对滇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负向效应,尤其是红尖型混杂株。  相似文献   
42.
滇优34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以云南省农科院育成的优质长粒型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资源,采用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历经9年时间选育而成的第1个长粒型杂交粳稻组合,于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在嵩明、大理、龙  相似文献   
43.
海拔高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35"和4个云南水稻老品种永宁小麻谷、永宁小白谷、阿楚车、牛八谷为材料,种植于不同海拔点,研究不同海拔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其株高变矮,穗茎长及穗长缩短.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效穗、穗总粒数降低,差异迭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结实率差异不大.因此高海拔栽培种植时,应重视有效穗及穗总粒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是目前水稻上克隆的唯一恢复基因.通过位于Rf-1位点的两个特异性CAPS(cleavable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标记对滇I型、野败型、红莲型及BT型恢复系基因型分析,发现这四种不同胞质的恢复系在Rf-1位点具有相同的带型,滇I型的两个保持系具有不同的带型.结果表明这四种不同胞质系统的恢复系均具有Rf-1基因.该结论与从恢复系选育的系谱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5.
为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检测提供高效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Waters BEH C18(1.7 μm, 100 mm×2.1 mm),以60%的乙醇为提取剂,流动相组成为乙腈和纯水,以邻苯二甲醛为衍生剂提对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确定了样品最佳衍生反应时间为2 min,衍生物可在室温条件下稳定时间24 h以上或4℃低温保存。在此条件下绘制了γ-氨基丁酸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5 mg/L,回收率范围98.88%~99.2%,相对标准偏差为0.6%~2.2%。该方法准确、灵敏、省时,为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奠定了有效可靠的方法基础,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6.
滇I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中混杂株对杂交粳稻杂种优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I型不育系滇榆1号A中有两种主要混杂类型,颖尖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白色,本试验研究了这两类混杂株影响杂种优势的效应.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混杂株对滇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负向效应,尤其是红尖型混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