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30篇
  36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芦翔  石卫东  王宜伦  汪强  谭金芳  韩燕来 《草业科学》2011,28(12):2150-2156
为了探讨外源NO是否能减轻盐胁迫对燕麦(Avena sativa)幼苗的伤害,以水培生长到四叶一心的燕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探讨了0.06 m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白燕6号和内散2号2个燕麦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施入外源NO可提高燕麦叶片SOD、CAT、P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植株干质量,从而减轻NaCl胁迫对燕麦幼苗的伤害;但外源NO对不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对提高SOD、CAT、APX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大,而对提高POD活性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2.
施用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小麦产量及锰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小麦产量及锰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提高矮抗5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但显著地降低郑麦366的有效穗数和产量;硝态氮与锰配施可以显著地促进矮抗58和郑麦366千粒重的提高。矮抗58施用铵态氮可以促进锰素的积累,而施用硝态氮能促进锰素向籽粒的转移。不同形态的氮素与锰配施可以显著地促进郑麦366各部位对锰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33.
燕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适宜河南省豫中地区种植的25个燕麦品种,分析了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常量元素磷、钾、钙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间籽粒中β-葡聚糖、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钙含量的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6.96%;钾、蛋白质及β-葡聚糖含量相对较稳定,变异系数依次为7.56%、9.53%、11.97%;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居中。β-葡聚糖与蛋白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但锌与蛋白质、锰、铁、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铁与锰、铜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锌与蛋白质及铁含量可同时提高,在燕麦农业生产中应注重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34.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35.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和3.69 kg•kg-1。【结论】综合产量、收益、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等方面考虑,豫北地区黏壤质潮土超高产夏玉米合理的氮肥用量为255—300 kg•hm-2。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37.
无机包膜缓/控释肥料生产工艺与肥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缓/控释肥料的定义、分类、材料、工艺和控释性能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研究与生产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为砂姜黑土黏板障碍因子改良和合理培肥制度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照培养室内用砂姜黑土进行的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施有机物料,CK)、单施生物炭(5%生物炭,B)、单施秸秆(1.5%玉米秸秆,S)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5%生物炭+1.5%的玉米秸秆,BS)。培养6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较大,其中施用秸秆显著提高了该粒级团聚体含量。单施生物炭有利于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施用秸秆有利于0.5-2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较对照显著增加14%-68%。单施生物炭对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大于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无显著影响,单施秸秆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则显著提高了MWDGMD和R0.25。同时,各有机物料施用都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分形维数(D)。与对照相比,各有机物料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提高,其中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含量最高,较对照提高了160%。各有机物料处理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各粒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4%-353%。随土壤粒径的增大,添加生物炭处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呈现“V”型趋势,单施秸秆处理呈逐渐增加趋势。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为S处理>BS处理>CK处理>B处理,微团聚体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0.5-1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为6%-33%。【结论】单施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不仅能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且提高土壤及不同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改善了土壤性状。相比之下,生物炭与秸秆配施是改善砂姜黑土结构和提升碳水平的最佳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39.
为充分合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资源,笔者探析了河南省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调查和研究资料表明:河南省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业资源利用带来很大压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多数耕地生产力较低;并不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浪费普遍,用水效率急待提高;气候资源较为丰富,但仍未能充分利用,气象灾害危害较大;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地区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高,但生产技术条件有待提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推动还田秸秆的降解及农田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更加受到重视.[方法]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长期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真菌,对这些真菌的秸秆降解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并采用PDA平板拮抗试验探究其中4株镰刀属真菌与其他非致病真菌间的拮抗作用.[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64种秸秆降解真菌,来自于子囊菌门的7个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