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不同月龄金线莲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主要的栽培类型及其0,4月龄的金线莲进行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降低,总黄酮含量则随着金线莲的栽培月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2.
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花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逐步实现了人工驯化栽培,其繁育方法主要有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及组培快繁等方法。该文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多花黄精繁殖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3.
金花茶被誉为"茶族皇后"和植物界的"大熊猫",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综述了金花茶种苗繁育包括种子、扦插、嫁接、高空压条、组织培养等育苗技术研究以及种植环境、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研究进展,为金花茶栽培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为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5.
不同处理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储藏条件、打破休眠方法对多花黄精种子发芽的影响,筛选多花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以野生多花黄精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将多花黄精种子在不同环境下贮藏,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打破其种子休眠。结果表明:低温沙藏和常温沙藏的发芽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高于常温干燥贮藏。不同物理、化学处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以低温沙藏条件下用50mg·L-1 GA3浸种3h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3.33%。  相似文献   
26.
为解决细叶石仙桃人工栽培种苗短缺问题,以细叶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其种子可在MS+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 +50g·L^-1土豆+20g·L^-1蔗糖+8g·L^-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 +0.5 mg·L^-1 NAA+20 g·L^-1蔗糖+8 g·L^-1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7.
以盆栽控水法对3年生金花茶幼树进行干旱胁迫,研究金花茶幼树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胁迫即能引起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但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20%并时未对3年生金花茶幼树成熟功能叶的光合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轻、中度胁迫下,3年生金花茶幼树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仅小幅降低,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叶绿素a/b(Chl a/b)、可溶性糖(SS)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中度胁迫时较CK显著提高,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轻度胁迫15d时较CK显著提高,脯氨酸(Pro)含量在胁迫初期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SP)在轻度胁迫15d时较CK显著提高;(3)重度胁迫下,3年生金花茶幼树叶片除Car以外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较CK有显著变化。说明轻、中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40%~65%)对金花茶幼树成熟叶的生理影响较小,重度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20%~25%)对金花茶幼树成熟叶的各项生理指标影响较大。因此,在金花茶幼树栽培中应制定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25%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持续重度干旱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8.
紫山药属山药的紫红肉品种群,因其块茎呈紫红色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滋补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全国多地都积极开展了紫山药的种植和研究工作,但仍存在特色品种较少,农户种植多为地方农家种,品质产量差异较大,消费者对紫山药的认识度偏低,部分地区栽培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深加工产品较少,附加值不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及文献调研,综述了近几年紫山药的种质、栽培技术、种苗扩繁,化学成分包括花色苷、多糖、尿囊素、薯蓣皂苷、糖蛋白、酚酸、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资源收集评价与特色品种选育,加强功效药理与保鲜加工研究,推进规范化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以促进紫山药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生境对书峰乡马蓝叶片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栽培生境下马蓝叶片生理及药效成分的差异,为福建青黛道地产区书峰乡马蓝的种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书峰乡阳生、半阴生和阴生3种栽培生境下种植马蓝,对不同生境下2次采样(7月30日、9月30日)的马蓝叶片形态、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1)2次采样马蓝叶片大小、单叶质量和含水量表现为:阴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筛选适宜漳州富硒地区种植的富硒高品质紫山药资源,助力福建山药产业发展.[方法]收集福建及周边省份的17个紫山药地方品种,种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马铺乡富硒家庭农场.测定了花色苷、粗多糖、尿囊素、淀粉、粗纤维、蛋白质、粗灰分、可溶性糖和硒等9个品质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除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