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16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BAF反应器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分离及反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BAF反应器出水总氮浓度显著减少这一现象,以反应器中的生物膜为接种物,采用倍比稀释和酸碱指示剂培养基相结合的方法,成功筛选得到2株能有效降解硝酸盐氮的菌株N1和H1,从而证明好氧BAF反应器的生物膜中确实存在好氧反硝化细菌。经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菌株N1和H1均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N1和H1好氧反硝化特性测试表明其对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生态影响因子试验确定菌株好氧反硝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是投菌量、温度、初始pH和C/N。适宜的反硝化运行参数分别为:投菌量5%和10%,温度30℃和25℃,初始pH值6.0, C/N(摩尔比)12.0:1和4.6:1。该研究可为好氧BAF工艺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0,他引:11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 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 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 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3.
基于LabVIEW的工厂化养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为代表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工厂化养殖具有节地、节水、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效益高等优点,符合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介绍了工业化养殖系统中涉及的装备技术,包括去除固体废弃物和水溶性有害物质、杀菌消毒、增氧、调温、水质测控.介绍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养殖业的重大意义,同时提供了在线监测的指标对象,以及分析的方法和仪器.采用LabVIEW开发了一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数据采集、存储、信号处理及分析功能强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文山牛母牛的体重和体尺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文山牛母牛品种选育,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本研究以91头文山牛母牛为试验对象,分别测定0、6、12、18、24和36月龄的体重和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建立相应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文山牛母牛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的累计生长量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绝对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则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说明文山牛母牛体重和体尺在随着月龄增长而增长,但是其生长强度和速度均在不断下降,表现为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后期生长速度缓慢,且在6月龄时达到生长高峰期,分别增长了77.95 kg、25.22 cm、25.68 cm、32.34 cm、40.10 cm、49.71 cm、2.62 cm。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重的变异系数均最大(9.88%、17.25%、18.04%、19.05%、18.50%、16.43%);除出生阶段外,其次为腹围(15.19%、12.82%、12.79%、12.04%、10.37%)。出生阶段的体斜长和管围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余各生长阶段各指标间相关性均极显著(P<...  相似文献   
35.
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室内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南省不同植蔗区甘蔗褐条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以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经回接实验表明,病原菌HT-4致病性最强,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将菌株HT-4的r 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T-4与离蠕孢属(Bipolaris)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分析确定该菌是甘蔗褐条病的病原菌。室内毒力实验表明:在7种供试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和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4.400 6 mg/L和9.421 1 mg/L。结果为甘蔗褐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6.
随着不同转基因生物(GMO)制品的不断商业化,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也需不断更新。由于甘蔗红糖为甘蔗汁经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红糖中残留的DNA降解严重、含量低、片段短,且蛋白及糖分杂质含量高,所以甘蔗红糖DNA是比较难以收集并进行分子检测的。为了在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前建立起转基因甘蔗红糖DNA的提取及分子鉴定技术,本研究以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为材料,模仿传统的红糖制作工艺,分别获得了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通过对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不同扩增片段长度的引物,并对传统PCR与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建立了稳定的甘蔗红糖DNA的提取方法及外源基因分子鉴定技术该技术对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进行准确鉴别,为今后转基因甘蔗红糖的商业化所需的转基因食品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后面更为重要的转基因甘蔗白糖DNA的提取及分子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
类芽孢杆菌属的菌株由于生长快、能够形成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的芽孢、营养简单等特点,具有多种可利用的生物特性。类芽孢杆菌对植物具有非致病性,同时具有防病作用和促生作用,成为了较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类芽孢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纯化,类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已有报道,而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对其理解和认知也趋于系统化。本文对类芽孢杆菌源抗病基因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类芽孢杆菌源抗菌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类芽孢杆菌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Trihelix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一个小家族。通过系统地阐述辣椒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特征和进化关系,进一步为研究辣椒Trihelix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在辣椒基因组范围内,通过HMMER 3.0软件鉴定Trihelix基因家族成员,应用CDD验证其蛋白的功能结构域;采用MEGA5.2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MEME和Map Inspect工具对其蛋白序列进行基序和染色体定位分析。利用功能已知的拟南芥Trihelix蛋白家族为参考序列,系统分析鉴定了28个辣椒Trihelix家族基因,并将其分为GT-1、GT-2、GTγ、SIP1和SH4 5个亚族。基因定位表明,辣椒Trihelix家族成员不均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7号和11号染色体上没有辣椒Trihelix成员的分布。保守元件显示辣椒Trihelix基因家族成员部分是高度保守的,各个家族均具有特殊的结构域。辣椒Trihelix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结构是保守的,保守基序与聚类分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可能参与调控辣椒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等多种过程。  相似文献   
39.
贝莱斯芽胞杆菌可产生抗微生物脂肽和聚酮、有益酶、黏附分子等代谢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贝莱斯芽胞杆菌可通过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及降低隐窝深度、增强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等机制促进动物生长;通过拮抗病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节动物免疫改善动物健康。本文综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的益生作用,为该菌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17—2018年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辽阳地区逐1 h气温、日最高(低)气温进行检验,并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进行订正。结果表明:辽阳地区智能网格预报准确率整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东部较低;逐1 h气温预报和日最高气温预报整体较实况偏高,日最低气温预报较实况偏低;逐1 h气温预报、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夏季7月、8月与其他月份相比较高,冬季各月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较高;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稳定性最好,采用最优滑动周期法订正后,准确率基本为80%~90%;中西部地区日最低气温订正后准确率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