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6年从浙江、江苏等地采集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基线[EC50 = (1.07 ± 0.11) mg/L]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连续监测了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群体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果蔬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发展迅速,2012—2013年和2017—2018年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5.23 ± 7.79) 和 (24.30 ± 49.33) mg/L。其中,2012—2013年的抗药性菌株频率为15.3%,且均为低水平抗性 (LR) 菌株;而2017—2018年的抗药性频率上升至53.2%,并出现了7.5%的中等水平抗性 (MR) 菌株和1.3%的高水平抗性 (HR) 菌株。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菌核数和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 (SDH B) 均发生了点突变,共包括H272R、P225F和N230I 3种类型,其中H272R型突变占88.5%;其SDH A和SDH D均未发生点突变;而SDH C的突变 (G85A + I93V + M158V + V168I) 与对药剂敏感性之间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22.
进行药剂蘸根和淋根处理对草莓定植初期的保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017年浙江省草莓定植初期炭疽病重发情况下,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加62.5 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倍液加34 g·L-1含氨基酸水溶肥400倍液药剂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草莓植株成活率达到97%,空白对照成活率仅为53.5%,667 m2节省成本2 643元。表明草莓在定植时蘸根加栽后淋根处理对植株成活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也是草莓主要害虫之一。探讨草莓斜纹夜蛾的发生危害规律与监测防控技术,对于有效防控其发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了草莓斜纹夜蛾发生消长动态、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了草莓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成虫观察、虫口消长与危害、卵孵进度、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预测方法。探讨了防控对策,集成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杀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4.
蓟马是草莓上的重要害虫,以棕榈蓟马为优势种,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试验,探明草莓棕榈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与影响发生主要因子,制定草莓棕榈蓟马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成虫诱集、虫口系统监测、大田虫情普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记载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方法。综合提出防控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5.
黄萎病是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草莓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该文介绍了建德地区草莓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并总结了综合防治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6.
建德市水稻病虫害观测场4年的实践表明,观测场的设立,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新药械的试验示范、基层植保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向上级部门提供病虫发生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水稻病虫害观测场的选址布局及田间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评价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依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嘧菌环胺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上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以800倍液施药1次,嘧菌环胺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降解半衰期为3.180天;随施药浓度和次数的增加,嘧菌环胺残留量和膳食风险会加大,因此,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28.
丁氟螨酯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在采果期使用丁氟螨酯防治草莓红蜘蛛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对丁氟螨酯在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进行评价。在保护地条件下20%丁氟螨酯SC以最高推荐使用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量各施药1次和2次。结果表明,其在草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受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以最终残留量试验的高剂量用药1次,探索其残留消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果实上原始沉积量为05882 mg·kg-1,半衰期为9364 d。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ADI值规定,采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评估,不同施药浓度、施药次数下丁氟螨酯用药后1~21 d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均较低(风险商为0001~0020)。因此,建议草莓中丁氟螨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 mg·kg-1,按推荐剂量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在我国草莓连续采收的生产方式下,安全间隔期应延长1~2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也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29.
根据单穗稻曲球数和单穗病粒数的不同,分别计算与穗质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穗稻曲球数和单穗病粒数与穗质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以单穗稻曲球数为分级标准,0~5级的各级稻曲球数分别为0、1、2、3、4~5、6以上;以单穗病粒数为分级标准,0~5级的各级单穗病粒数分别为0、1、2~3、4~6、7~13、14粒以上。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稻曲病病情调查时使用以单穗稻曲球数为标准的病情分级方式,在试验示范项目中使用以单穗病粒数为标准的病情分级方式。  相似文献   
30.
草莓炭疽病是浙江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探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监测防治技术,对于科学防控该病害具有重要意义。现通过定点监测和调查研究,探明了草莓炭疽病的侵染与发病、发生流行规律与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此制定了草莓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确定了田间发病调查、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调查项目与方法,提出了病害流行趋势综合分析预测方法,集成了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