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丹598与丹99长均为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成的玉米自系,为丹玉旅系的突出代表,在玉米生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丹东农业科学院位于北纬40°28′,东经124°08′,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的凤凰山下。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900~1200mm,是我国农作物病虫  相似文献   
62.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晋东南地区最优玉米覆盖栽培形式,设整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ZP)、碎秆与普通地膜组合覆盖(SP)、整秆与生物降解膜组合覆盖(ZJ)、整秆与渗水地膜组合覆盖(ZS)、整秆与微孔地膜组合覆盖(ZW)、整秆与液态地膜组合覆盖(ZY)、整秆覆盖(ZG)、对照(CK)8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的土壤水热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对土壤水分具有保持作用,较对照土壤重量含水率提高0.4~3.9个百分点;不同处理中除却整秆覆盖(ZG)外都能提高地温,较对照提高1.6~2.5℃;各覆盖处理均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2年平均较对照增产32.8%~56.6%;覆盖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生育期耗水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32.0%~58.9%。  相似文献   
63.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改良Reid×旅大红骨杂优模式在辽宁省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8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9条,分别对10个不同丝黑穗病抗性玉米自交系的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根据多态性结果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性聚类分析。研究表明,ISSR标记在不同丝黑穗病抗性背景自交系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根据多态性聚类结果,供试材料分为3类,5个抗病或中抗丝黑穗病的玉米自交系分布在聚类图中Ⅰ,Ⅱ组中。研究分析在不同感病背景下的多态性差异,以深入认识玉米抗丝黑穗病的遗传机制,为抗病资源的合理运用、抗病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丹玉601号(原代号丹69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晚熟玉米单交种,具有抗倒性强、抗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7]340号.  相似文献   
66.
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2001~2003年期间丹玉系列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丹玉系列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每年递增150kg/hm2,才能赶上中国未来对玉米的需求。并提出将来的玉米育种思路:由现在的单株大穗型转移到靠群体增产的中熟、中晚熟型上来。  相似文献   
67.
近缘玉米自交系丹9046、C8605-2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03和7922都来源于美国杂交种选系,以这两个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选育出近缘玉米自交系丹9046、C8605-2,它们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阐述了丹9046、C8605-2的特征特性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8.
丹玉79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丹988-65为母本, 丹50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3年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表明:丹玉79号产量为12 402 kg/hm2,在参试18个组合中居第1位,比CK1(沈单16)增产7.9%,比CK2(农大108)增产8.7%.2003年抗病接种鉴定表明该品种抗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纹枯病.  相似文献   
69.
玉米自交系丹1324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NN14B^ht2为母本,Mo17为父本于1986年组配,经与Mo17及其变异株回交选育而成,后转入“C”型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以该系为母本组配的杂交种丹玉18号、丹玉22号、丹玉27号。丹玉27号在生产上每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丹玉27号特别适合于辽宁的香瓜下茬以及山东、河南的小麦下茬。生产上丹1324的繁育体系为:第一年,将原原种丹1324A、B等行种植在原种混系繁殖田,A、B单收、单放。第二年,A、B等量混合扩繁原种一代,混合收获;第三年,用原种一代扩繁种配制杂交种。不可越代繁殖,亲本扩繁不能超过2代,否则不育株率将增加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70.
利用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种质,采用NCⅡ随机区组设计,对优良选系后代的抗病性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代抗病性普遍提高,丹340×PH4CV和丹598×PH26JA改良后代穗部性状综合表现最好,其中与PH6WC和L658的杂种优势最强,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形成了新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