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给小麦区试资料分析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评价方法,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法,对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冬水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11(豫教5号) 是丰产稳产性最佳品种,该品种已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V5(众福6号)为丰产性最差品种,V8(天禾077)为稳产性最差品种,此两品种均已被淘汰;对品种差异具有较高分辨力的试点有7 个,分辨力最高的试点为L7(济源市农科所),发现了87.2 %的差数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2.
在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时出现一些遥信拒动和误动现象,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三条要因,即:RTU装置本身问题、辅助接点故障、通道误码率高。针对这三条要因制订了整改措施,如对RTU变电站进行改造、对辅助接点进行维护检修、改善通道状况,通过整改,遥信动作正确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03.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一般为冬春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后期根系活力强、耐热性好、灌浆快,抗(耐)病性好[抗(耐)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的品种。对品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利用原则,最后对近年来部分新审定品种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贵州省大方县老鹰岩地区采集的545份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得出该地区苔藓植物有33科64属189种。其中优势科有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真藓科Bry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等,优势属有小曲尾藓属Di-cranella、曲柄藓属Campylopus、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issidens、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而紫萼藓科Grimmi-aceae紫萼藓属Grimmia中的高山紫萼藓Grimmia montana Bruch.&Schimp.为贵州的新纪录种。在区系成分分析中,东亚成分占主导地位,总共45种,占所有种数(不包括世界广布)的33.09%。  相似文献   
105.
小麦抗倒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简便快捷的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方法,以48个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品系茎秆等特性的调查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比较4种倒伏指数法在小麦品种抗倒性鉴定评价中的效果。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与株高、基部茎节特性等密切相关。其中,倒伏与第1至第3节茎秆长度、株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节茎秆的径长比、基部茎秆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株高越矮,基部节间越短,特别是第2茎节短且粗,茎秆基部弹性越强,小麦品种抗倒性越好。4种倒伏指数均与第2、3茎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2茎节机械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与其他茎秆等特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第2、3茎节长度和第2茎节的机械强度是上述4种倒伏指数法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的共性基础,同时各倒伏指数又有其特定的关联性状。4种倒伏指数均可有效鉴定小麦品种抗倒性,但从便利性及相关性密切程度方面比较,倒伏指数2和倒伏指数3鉴定的评价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绒山羊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国产绒山羊的品种及产区生态环境的分析,阐述了绒山羊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提出了我国绒山羊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秸秆转化为交通能源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无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该文介绍了将秸秆转化为交通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这些技术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交通能源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8.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生产条件、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河南省小麦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提出2017-2018年度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布局和利用意见.介绍了部分适宜河南省生产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近两年新审定的小麦品种及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0.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病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该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多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是目前养鸡业中最重要的、最棘手的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点1.1传播途径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卫生条件差及饲养管理不当的鸡场污染严重。大肠杆菌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水平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