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臭氧浓度为10 n L/L)和臭氧浓度增高臭氧浓度为(100 n L/L)处理,研究臭氧胁迫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最终生长量响应的关系。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三类不同敏感型水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成熟期地上部干质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A类水稻成熟期叶片干质量略增,但使B类(-11%)、C类水稻(-25%)极显著下降。臭氧胁迫下A、B和C类水稻的茎秆和稻穗干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茎秆干质量分别下降26%、41%和57%,稻穗干质量分别下降34%、59%和62%。臭氧胁迫使叶片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大幅增加(+46%),而茎秆(-8%)和稻穗(-24%)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极显著下降。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对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A类水稻对臭氧的响应明显小于其他两类水稻。【结论】100 n L/L臭氧浓度严重影响水稻器官建成,减少光合产物向茎秆和稻穗的分配比例,但使叶片干质量比例大幅增加,臭氧熏蒸还导致茎秆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这些变化敏感水稻总体上较钝感类型水稻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2.
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定容前添加活性炭并持续吸附一定时间的叶绿素等有色物质,对目前测定植物体内可溶性糖采用的普遍方法——蒽酮比色法进行改进。[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采用该研究改进的植物体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测得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20%左右,提高了准确性。[结论]该研究改进的可溶性糖测定技术可提高测定含有色物质植物器官可溶性糖的准确性,有助于对植物体内碳代谢的变化进行精确预测,同时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徐稻9号是以40073为母本、以扬59为父本杂交,系谱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逆较强,稳产性较好,米质优,适应性较广。介绍了徐稻9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徐稻9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4.
以高产早籼稻品种龙特早为对照,研究2个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漳佳占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2个优质早籼稻品种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少于龙特早;虽然其每穗粒数均高于对照,但其穗数和库容量分别比龙特早少12.8%~13.6%和16.0%~18.0%,最终产量水平比龙特早低15.8%~16.5%,说明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单株有效穗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比高产早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以选育单株有效穗数多和生物产量高的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来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5.
徐稻8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介绍了徐稻8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类型水稻成熟期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10 n 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 L·L-1)处理,利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成熟期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类(-19%)、B类(-39%)和C类(-52%)3个类别。臭氧胁迫环境下A、B和C类水稻倒3节间抗折力降幅差异不显著,均为19%~20%;但倒4节间抗折力分别下降28%、36%和44%,降幅因类型不同而异,与原位测定的植株田间抗折力的变化趋势一致。臭氧胁迫使水稻基部节间的长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横截面积、长直径、短直径和茎壁厚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节间干重降幅最大(平均58%),长直径、短直径以及茎壁厚的降幅最小(平均13%~15%);不同节间比较结果显示,臭氧胁迫对这7个参数的影响多表现为第4节间第3节间,其中臭氧处理与节间互作对节间长度、单位长度干重、横截面积、长直径和短直径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不同类型看,臭氧胁迫下上述指标的降幅多表现为C类B类A类水稻,其中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的互作对节间横截面积、长直径和短直径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臭氧胁迫下基部两节间抗折力的响应与对应节间横截面积、长直径、短直径和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的响应多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100n L·L-1臭氧浓度使不同类型水稻茎秆质量明显变劣,臭氧胁迫导致的茎秆抗折力显著下降主要与节间变细相关,其次与节间单位长度干重下降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27.
浮萍科植物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蛋白质和淀粉,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转移能力。浮萍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及能源植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前人对浮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与水稻共生互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了浮萍在植物修复、饲料加工、能源生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为更全面地开发浮萍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以高产早籼稻品种龙特早为对照,研究2个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漳佳占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2个优质早籼稻品种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少于龙特早;虽然其每穗粒数均高于对照,但其穗数和库容量分别比龙特早少12.8%~13.6%和16.0%~18.0%,最终产量水平比龙特早低15.8%~16.5%,说明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单株有效穗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比高产早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以选育单株有效穗数多和生物产量高的常规优质早籼稻品种来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9.
徐稻8号是经徐21596与镇稻99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14年通过审定。该品种分蘖力强,长势旺,株高适中,穗型大,高产潜力大,适宜于黄淮地区种植,可作沿淮稻区直播和淮北进行机插应用。对适用于徐稻8号的机插和直播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30.
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麦秸还田水稻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适合淮北地区栽种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和毯苗2种育秧方式,研究淮北地区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毯苗育秧处理比较,钵苗育秧使成熟期水稻叶面积指数下降,对比叶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移栽后各期钵苗育秧水稻的SPAD有增加趋势,增幅因品种而异。钵苗育秧移栽后85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毯苗育秧水稻,气孔限制值下降,但穗后处理间的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大。以上结果表明,钵苗育秧水稻生殖生长前、中期剑叶光合能力较强,但光合功能衰退速度略快于毯苗育秧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