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作为包埋剂对发酵性结合酵母菌进行固定化,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溶液的p H值、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菌体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5种因素对固定化酵母菌吸附Pb2+和Zn2+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性结合酵母菌对Pb2+、Zn2+吸附的最佳条件是:p H值4.0,金属离子初始浓度0.25μg/m L,酵母菌浓度2.0 g/L,吸附时间15 min,吸附温度30℃。发酵性结合酵母菌对Pb2+和Zn2+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是良好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将定量石膏施在碱化土壤的表面.因其不与土壤混合,仅靠上部灌溉水分的溶解,石膏的溶解量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改良效果较为理想。因其渗漏量、交换性镁消耗石膏的数量都很小,导致它的转化量大,脱碱率高,利于改良;而且60cm处理柱表施的石膏发生改良反应后,降低了pH,使得固相CaCOs发生溶解,CaCO3、Ca(HCO3)2与交换性钠发生化学反应,也利于碱化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膏与上部20cm土混匀制成不同深度的土柱,分析了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改良效果特点是自上而下逐步脱碱。“石膏的再溶解作用”使得改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土柱下部1/2或2/3深度的大量碱化土壤对0~20cm土层的下渗石膏不饱和溶液起到顶托作用。相对增加了石膏的溶解量,利于改良过程的进行。而且石膏与浅层土壤混匀在生产上比较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膏与上部20 cm土混匀制成不同深度的土柱,分析了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改良效果特点是自上而下逐步脱碱。“石膏的再溶解作用”使得改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土柱下部1/2或2/3深度的大量碱化土壤对0~20 cm土层的下渗石膏不饱和溶液起到顶托作用,相对增加了石膏的溶解量,利于改良过程的进行,而且石膏与浅层土壤混匀在生产上比较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SBP蛋白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尽管在许多植物中SBP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菜豆中仍然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索菜豆SBP-box基因家族,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充分挖掘菜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资源,鉴定出23个菜豆SBP基因,并系统分析了这些SBP基因的结构、定位、保守基序、表达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23个基因被分为2个大类群,散落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菜豆、拟南芥和水稻SBP蛋白共存在16种类型保守基序组成类型;菜豆SBP基因结构种类有5种,其外显子数目分别为2、3、4、9和10个;基于RNA-seq测序数据的表达分析表明菜豆SBP基因表达具有高度多样化特征,这说明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为菜豆SB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几种新农药防治早熟马铃薯晚疫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药剂对早熟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安克、银法利、克露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生长期喷药3次,防效达90%以上,种薯产量增加2~3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石膏改良苏打化-硫酸盐氯化物轻度盐化草甸碱土,结合田间持水量、碱化度、碱性盐的含量,考虑最佳灌水量、石膏转化率、石膏与土的处理方式、改良深度等因素,设计了27种处理方式.对所得滤液的离子进行分析后换算成盐分.将滤液中的可溶盐与改良前的盐分相比,运用推理计算方法求得石膏改良碱土的不同效果.结果表明:①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石膏的溶解量、转化量都有所增加,碱化度也相应地降低.但是这种线性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关关系将会逐渐变得不明显.因而,对各种处理要控制不同的水量,达到合理利用.(②高温比低温时,石膏的溶解量增加1.47~1.50倍,交换性钠的脱出量高出2.98~4.7倍,交换性镁的脱出量高出2.07~2.9倍,大体上说明r夏季的改良效果更好.但夏季各处理也存在2个缺点造成石膏的无益损失,一是发生了大量的渗漏损失,二是在代换交换性钠的同时也代换出 大量的交换性镁.③上部20 cm部分混匀这一处理,经过与其他两者的对比,是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最优处理方案能够达到自上而下逐步脱碱.而且石膏与浅层土壤混匀在生产上比较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测定中草药犁头草的体外抑菌作用,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筛选103 cfu/mL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并将其涂布到细菌培养基与不同质量浓度中草药犁头草混合的药液培养基上,测定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50mg/mL和62.5mg/mL;在药液质量浓度不小于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时,犁头草对以上2种细菌的抑菌率均为100%。由此看出,犁头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分省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与分析,通过对整个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所属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与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增长,各构成要素贡献率不同;(2)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省际差异和地区差异明显;(3)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分解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存在滞后性。技术进步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并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省市、地区共同协作,资源互补,优势互换。  相似文献   
20.
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效率。笔者通过对恩施自治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调研,发现主要存在着机构设置不统一、农技人员身份待遇不明确、人员青黄不接、知识老化、设施落后等问题,提出了统一机构职能职责、明确公益事业性质、完善农技推广条件与农技人员待遇等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