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3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的RF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作抗源选育而成的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642、Yw443、Yw243、Y980704,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X。利用Yw642×中8601的F#-2分离群体,对由易位系Yw642筛选出的RFLP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了RFLP标记psr687和wg380分别与7XL上的BYDV抗性基因共分离。利用上述2个RFLP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易位系Yw443、Yw243、Y980704等进行了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抗病系均具有7XL的抗病特异带,缺失小麦7DL特征带,说明这些抗病系是小麦-中间偃麦草7DS·7DL-7XL易位系,psr687和wg380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2.
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3)/4×Wan7107的幼胚培养及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Pm97033等。利用白粉病抗性鉴定、细胞遗传学分析、生化标记、分子原位杂交等手段,鉴定出该材料为6DL/6VS臂间易位系。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它与农艺亲本Wan7107及6D/6V异代换系96N621-3-7-3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均为21Ⅱ,频率分别为92.5%和79.4%。与中国春6A、6B、6D重双端体测交F#-1的PMCsMⅠ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21Ⅱ+1个异型二价体(tIt)及20Ⅱ+1个异型二价体(It)+1个端体(t),出现频率分别为89.4%、85.4%和94.3%。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它缺失簇毛麦6VL上的谷草转氨酶GOT-V#-2位点,而具有6VS上的醇溶蛋白Gli-V#-2位点。分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Pm97033、Pm97034和Pm97035均为纯合的臂间易位系。易位系及其测交F#-1均对白粉病表现免疫。  相似文献   
63.
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的分离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NPR1是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一个关键基因。对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进行分离和特性分析。【方法】利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TiNH1全长cDNA序列,利用Northern和Southern分别研究TiNH1表达特性及其在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存在形式。【结果】获得了该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TiNH1。其编码蛋白TiNH1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水稻、烟草和拟南芥的NPR1同源性为80%、54%和46%。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TiNH1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有微量表达,在小麦白粉病菌和纹枯病菌诱导下,该基因表达水平得到提高。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结论】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编码由5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TiNH,具有已知NPR1蛋白保守的结构域和功能氨基酸,可能参与寄主对小麦白粉病菌和纹枯病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64.
在小麦上实施大麦条斑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晓东  张增艳  姚乌兰  辛志勇 《作物学报》2005,31(11):1518-1520
  相似文献   
65.
转Rs-AFP2基因小麦的分子分析及其纹枯病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s-AFP2属于r-硫堇类抗菌肽,主要通过形成离子通道直接破坏细胞来杀灭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基因枪介导法结合对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证明已将外源Rs-AFP2基因转入小麦推广品种扬麦12中。通过逐株抗纹枯病接种鉴定、PCR、PCR-Southern blot、Southern blot和 RT-PCR/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对转Rs-AFP2基因小麦T1至T4代植株跟踪检测。结果表明,Rs-AFP2在转基因小麦中能够稳定遗传,以单拷贝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并能在转录水平上表达。对转Rs-AFP2基因小麦的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以及Rs-AFP2表达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受体扬麦12相比,Rs-AFP2表达活性高的转基因小麦植株对纹枯病抗性有明显提高,其抗病性可以遗传,而主要农艺性状没有明显差异,证明可以利用Rs-AFP2基因和基因工程途径创制抗纹枯病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66.
67.
小麦的单体系统是开展小麦的遗传分析、进化研究和染色体代换的非常有用的材料,各国以中国春单体系统为基础材料转育了不少适于本国的单体系统。单体系统转育的最大问题是染色体单价体漂移和基础材料的基因可能对育成单体系统的影响,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Law博士等提出并采用同时转育  相似文献   
68.
检查根尖染色体数是确定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重要方法。这里介绍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常用的一种方法:把种子放在培养皿里的湿滤纸上,置于25℃左右的恒温箱中催芽,待大部种子露白,将培养皿移入2℃  相似文献   
69.
转GNA基因小麦新株系的分子检测和抗蚜虫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行抗蚜虫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将人工合成的雪花莲凝结素(Galanthus nivlis agglutinin.GNA)基因通过基因枪转入优质小麦品种郑州9405的幼胚愈伤组织,经过在选择培养基上多次筛选,从360块被轰击的愈伤组织中再生到1株Bialaphos(除草剂)抗性植株,命名为G郑州9405。通过连续2代对转化株系进行PCR、Southern检测和蚜虫抗性鉴定,证明GNA基因已经整合到了郑州9405基因组中。目前已经获得了纯合稳定的转基因株系,并在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所进行了环境释放试验。  相似文献   
70.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蚀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PCR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全蚀病病原菌的鉴定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防治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是一种无污染的防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全蚀病最为有效、经济和安全的方法.从PCR技术、生物防治和抗病育种3个方面,综述了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