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出一种新的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给出了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方案,以及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及2种混合模型的均方构成,同时提出了随机模型误差方差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物耐盐碱性鉴定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作物耐盐碱性,选育出耐盐性强的品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如何迅速而准确地将耐盐碱性强、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的种质材料鉴定筛选出来,将关系着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和潜力优势发挥.本文总结了目前耐盐碱鉴定的几种方法的同时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作物耐盐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隆平院士在杂交稻育种构想中阐述了杂种稻育种的三步走战略:三系法,两系法与一系法,而一系法作为杂种应用的终极方法,袁先生将其实现希望放在无融合生殖上.  相似文献   
14.
15.
以超级稻连粳7号及其亲本作为研究对象,遮光处理14 d后分析其抗光氧化力及耐阴性,结果表明,连粳7号遗传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对光强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生长后期上部叶片保持绿叶功能,秆青籽黄,熟相极佳。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7号是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特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抗性较好;适宜手插、机插、直播等多种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试验.研究了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得出水稻分蘖期喷施九二○有明显的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可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8.
花药培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药培养不仅缩短了水稻的育种年限,也加快了各种基因材料的获得速度.本文概述了水稻花药培养育种的特点及其在常规杂交育种及杂交稻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抗病性转基因及其他与育种技术相结合中展现的成果,说明了该技术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但是花药培养技术在出愈率、绿苗分化率方面都不太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粳水稻连粳9号生产技术规程(DB32/T 2350-2013),该规程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于2014年1月20日实施.该规程规定了连粳9号的品种特征与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群体质量指标、农艺措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适合江苏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资源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63份水稻种质资源,在水稻幼苗长至3叶期对种质资源进行0.5%盐胁迫处理.盐胁迫7d后,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并测量和计算苗期苗高、根长、地上部和根部的干(鲜)质量的相对值,分析各项生长指标与盐害等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茎叶鲜质量和幼苗整体鲜质量这2个指标与盐害等级呈极显著负相关,幼苗的根干(鲜)质量、茎叶干质量、整体干质量和苗长与盐害等级呈负相关,相对根长与盐害等级无相关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与盐害等级有显著相关性的生长指标对63份种质资源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以幼苗的整体干质量和整体鲜质量2个综合评价指标较为合理,并作为分类依据.供试品种分为强耐盐、耐盐、轻度感盐和感盐4个类群,且类群间呈显著性差异.利用本方法筛选出的7个耐盐品种资源在青口盐场盐碱地实地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本鉴定方法利用了生长指标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相结合,有效避免了盐害等级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水稻品种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