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江苏省里下河稻区中稻涝渍害与补救恢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到涝渍灾害可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叶片死亡、分蘖停止或消亡,导致有效穗减少,穗粒数减少,水稻产量下降14.76%~26.58%。在及时排除积水的基础上迅速施恢复肥和生化制剂补救,可显著降低涝灾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栽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对籼、粳超级稻茎秆形态特征、充实性状和力学特性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田间表观倒伏率和实收产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粳稻实收产量较籼稻高12.30%,差异极显著;基部0~20cm节间抗折力极显著高于籼稻、倒伏指数极显著低于籼稻,没有出现明显倒伏现象,而籼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两年平均田间表观倒伏率分别达11.97%和12.50%;2)粳稻基部四个节间弯曲力矩均极显著小于籼稻,抗折力均极显著大于籼稻,最终粳稻基部第1至第4节间的倒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籼稻;3)粳稻各节间长度和株高以及基部节间外径、秆型指数、单穗质量、重心高和相对重心高度均小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穗下节间长/秆长粳稻极显著大于籼稻;4)粳稻六个伸长节间的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均小于籼稻,其中,基部第1至第4伸长节间的茎秆粗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粳稻各节间茎秆干质量均小于籼稻,两优培九各节间叶鞘干质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粳稻基部第2节间单位节间茎秆干质量略高于籼稻,而基部第1、3、4、5、6节间粳稻单位节间茎秆干质量均低于籼稻;6)粳稻单穴固持力和抗弯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籼稻,而按压恢复度显著或极显著小于籼稻。可见粳稻固持抗倒能力较强,籼稻抗倒恢复能力较强,且粳稻能协调实现高产与抗倒,这可能与其弯曲力矩小、抗折力大、株高矮、节间配置合理、重心低以及基部节间物质充实足等有关。  相似文献   
53.
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若干特征探讨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选用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基地江苏东海、兴化和海安6.4、6.8和7.3 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对籼粳杂交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13.5 t hm–2左右)和高产群体(12.0 t hm–2左右)系统比较研究,旨在阐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钵苗机插水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与高产群体相比,籼粳杂交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表现穗型大、粒数多和群体颖花量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当;群体茎蘖数生育前期稳步增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拔节期高峰苗数量少,拔节之后缓慢消减,最终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较小,孕穗期达最大值(8.5左右),此后平稳减少,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相当,拔节后积累较快,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或极显著增高,且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高;群体氮素积累、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表现为"前小,中高,后强"。说明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生育中、后期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力和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本文还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4.
机插水稻南粳9108高产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南粳9108在机插条件下的生育规律、产量形成特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南粳9108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增粒,扩库强源。高产栽培关键应围绕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进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为明确机插和机直播下优质双季晚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差异,以及两种方式下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标准。【方法】 本试验以早熟晚籼、中熟晚籼、偏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和过迟熟晚籼5种不同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机插和机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各类型优质晚籼稻产量和品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与机直播相比,优质晚籼稻在机插条件下结实率和群体颖花数显著提高,千粒重也有所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机插条件下中熟晚籼产量最高,偏迟熟晚籼其次,而机直播条件下早熟晚籼产量最高,中熟晚籼其次。(2)对于稻米品质,与机直播相比,机插条件下各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外观有所变劣。机插优质晚籼稻胶稠度、崩解值与食味值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蒸煮食味品质提高。两种方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以中熟晚籼最高,其加工品质最优;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品种类型间表现为过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偏迟熟晚籼<中熟晚籼<早熟晚籼;对于机插优质晚籼稻,偏迟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其次是中熟晚籼。对于机直播晚籼稻,中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早熟晚籼也有较高的食味值。(3)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齐穗后20 d的日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齐穗后20 d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结论】 对于双季稻区优质晚稻品种的选择,综合稻米产量和品质来看,机插宜选择中熟晚籼和偏迟熟晚籼,从注重食味角度,重点考虑偏迟熟晚籼品种;机直播宜选择早熟晚籼,也可适当考虑中熟晚籼获得最佳品质。  相似文献   
56.
镁锌肥追施时期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良食味粳稻保优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于基肥、蘖肥、穗肥时期分别设置镁肥单施、锌肥单施和镁锌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镁锌肥为CK,研究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对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的响应特征。【结果】随追施时期的延迟,追施镁肥处理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追施锌肥处理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镁锌配施处理的产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CK相比,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和镁锌配施产量显著提高,且镁锌配施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但最终颖花量仍显著提高。对稻米品质而言,蘖肥和穗肥时期追施锌肥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质。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增加,最终黏度显著下降,食味值变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利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改善,但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有变劣趋势,淀粉RVA谱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消减值、糊化温度显著提高。【结论】优良食味粳稻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具有提高产量和优化稻米品质的作用,可能是保优调优栽培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7.
灌浆结实期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南方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寡照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为探明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29~35d)设置低温弱光复合胁迫(LW)、单一弱光(WN)、单一低温处理(LN)和常温常光(NN)4个处理,研究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RVA谱特征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间的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表现为LW>LN>WN>NN,且灌浆结实期各阶段的复合胁迫均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除了2016年灌浆结实1~7d的垩白度外,灌浆结实21d内的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差异也显著或极显著,单一胁迫低温、弱光在灌浆结实21d内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其中单一低温与弱光在部分处理下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浆结实21d后,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部分差异显著,弱光与低温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NN>WN>LN>LW,其中,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及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灌浆结实21d后,部分时间段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对加工品质影响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且灌浆结实21d内处理的影响大。对蒸煮食味品质,低温弱光复合胁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外观、黏度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硬度,单一胁迫低温、弱光表现与复合胁迫相同的影响,且灌浆结实21d内,除2016年的胶稠度,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一低温、弱光较复合胁迫差异也多显著或极显著。从水稻RVA谱特征值来看,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与崩解值下降,最高黏度、消减值与峰值时间上升,除灌浆结实29~35d的崩解值外,复合胁迫较对照NN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部分指标的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总之,灌浆结实期各时间段的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品质不同程度下降,且以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8.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59.
淀粉作为稻米胚乳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密切相关。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优化稻米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本文梳理了前人在氮肥施用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米淀粉结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结晶度、有序度、热力学特性及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从淀粉特性角度对水稻产量质量的氮肥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0.
结实期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水稻结实期是稻米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水稻籽粒的灌浆及淀粉的充实,提高稻米产量及品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结实期温度和光照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实期温度胁迫导致稻株抗逆性变差,光合速率降低,同化产物积累量下降,从而造成产量下降及品质变劣;光照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结实期弱光胁迫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减少光合同化产物的积累、转运和分配,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且温光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大。因此,可采取播期调整、加强肥水管理、抗逆品种应用和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措施缓解结实期温度和光照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为水稻优质高产抗逆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