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配置的40个杂交F1为材料,分析播始天数、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糙米率、长宽比、粒长、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等18个性状的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等8个性状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结实率与千粒质量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品质性状中长宽比、粒长和垩白粒率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而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度表现出负向超优亲优势.长宽比、粒长存在正向竞争优势,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表现出负向竞争优势.与父本相比,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以及穗粒数明显增加,但是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明显降低,提高父本千粒质量是恢复系产量性状改良的重点.杂交组合品质优于父本是因为杂种的粒型变长,粒宽变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提升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黄酮是中药中重要功能成分,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血脂和血压,消炎的作用。对水稻中的黄酮研究较少,对高黄酮水稻资源的筛选更少有涉及。水稻黄酮主要为花青素与原花青素,花青素多存在于黑米中,原花青素多存在于红米中。通过测定985份资源的黄酮含量,并应用系统聚类中的WARD法,将黄酮含量分为高黄酮、较高黄酮、中等黄酮及低黄酮四类,其中高黄酮品种有4个。黄酮含量高能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稻米垩白度,但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小。将优异资源与高黄酮水稻育种结合,全面提高一般色米的黄酮含量,可为糖尿病患者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肝功能不良者及免疫力较低者提供理想膳食素材。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口粮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口粮的适口性要求提高;目前水稻食味品质研究重点在直链淀粉、总蛋白质含量测定与改良上,而对脂肪含量的研究甚少。对120份水稻资源以索氏抽提法测定糙米粗脂肪含量,分析籼粳、粘软糯、米色间差异,同时分析脂肪含量与蛋白质、赖氨酸、直链淀粉、黄酮含量间相关性,另以WARD法系统聚类将脂肪含量分为5类,以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脂肪含量间其他营养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在籼粳分化间有明显差别,不同脂肪含量类别间仅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别,通过脂肪含量的选择不会对其他品质指标造成显著影响;从理论上表明脂肪含量选择基本独立于其他指标,对水稻食味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领域规律更多呈现不可线性化的纯非线性方程关系,对此类方程的参数准确估计能促进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数学研究。但纯非线性方程最优拟合一直是应用数学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受水稻轮回选择育种启发,以育种进化方法构建新的进化算法,求解复杂非线性方程的拟合问题。结果表明,通过Richard方程、房室模型中的二室模型试算,前者与NIST结果相同,后者明显优于原文结果;通过奶牛泌乳曲线中的Dijkstra、Wood方程各14组数据最优拟合计算,表明本算法准确有效,且计算结果优于统计软件SAS。本算法为生物学研究中更复杂的非线性方程拟合及其应用提供了可能,为生物数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5.
连粳22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生态抗逆性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食味品质佳,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283),适宜在江苏淮北、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连粳12号是以镇稻88作母本、淮稻7号早熟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续8代系谱选择育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于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用于江苏淮北、山东鲁南、河南沿黄稻区中上肥力地区作中粳稻种植。本文介绍连粳12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连粳6188(参试名称连粳18302)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系谱法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中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42.8d,中感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达部标一级。该品种具有优质早熟、高产稳产、适宜轻简化栽培等特点。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20034),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441份水稻种质的恢保关系和强恢种质分布地区,为高效选育恢复系、保持系提供优异亲本。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明218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配制441份测验种。以自然结实率为指标,鉴别恢保类型。鉴定出恢复型种质53份,保持型种质43份,半恢半保型种质333份。分析53份恢复种质的分布地区,结果表明来源于亚洲国家(地区)种质最多,达到了33份,占恢复种质的比例为62.3%;筛选出美国强恢种质6份,占来源美国种质31.6%;来源于欧洲种质仅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比例为5%,欧洲恢复种质相对较少。对53份强恢种质测交F1与测交父本7个重要性状均值进行相关分析,其中株高(r=0.97**)、千粒重(r=0.934**)和穗长(r=0.747**)3个性状达极显著相关,而其余的4个性状的相关不显著。相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株高>千粒重>穗长>有效穗>穗总粒数>穗实粒数>自然结实率。野败型不育系强恢的种质5大洲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恢复系的株高、千粒重以及穗长对杂交种F1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87份水稻种质对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红4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以自然结实率为依据,鉴别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9份强恢种质、5份保持种质以及163份半恢半保种质。对19份强恢种质的来源地区进行分析,亚洲种质15份,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14.0%;欧洲种质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4.5%;非洲和北美洲的种质各1份,占来源于非洲和北美洲种质的比例分别为11.0%、12.5%;南美洲没有种质分布。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分析穞稻与栽培稻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穞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依据。以包括穞稻在内的4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1K mGPS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owerMaker 3.25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785对多态性SNP标记共检测出957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标记检测出2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400~0.5957,平均值为0.3123,基因多样性指数(GD)变化范围为0.0408~0.6667,平均值为0.3839。UPGMA聚类分析将48份参试种质划分为2个亚群,即籼稻亚群和粳稻亚群,其中穞稻分属于粳稻亚群。厌氧萌发耐受性评价表明,穞稻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萌发能力,可为适宜直播水稻的培育提供重要的种质基础,同时本研究为穞稻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