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42%噁草酮?乙草胺EC对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及施药技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噁草酮?乙草胺EC对花 生田一年生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下对花生安全,适宜的施用剂量为810~1080 g a.i./hm2,兑水600 L/hm2。施药适期为花生播 后苗前,施药方法为土壤喷雾处理,药后20天的株防效为91.7%~93.2%,药后40天的株防效为85.7%~87.7%、鲜重防效为82.1%~84.4%。42%噁草酮 ?乙草胺EC是防除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优良除草剂。  相似文献   
22.
改良剂对苎麻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修复措施下苎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铅复合污染土壤施加有机肥、石灰和海泡石等3种改良剂对苎麻生物量、叶绿素及重金属镉、铅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剂及其组合处理,都能促进叶绿素含量及a/b值增加,改善光合作用以致生物量显著增多,以3种改良剂组合处理最佳,有机肥及其与海泡石组合稍次。不同修复措施下苎麻根系和地上部镉、铅积累浓度均明显减少,分别以单施石灰和海泡石处理减幅最多,二者组合处理降幅稍次,单施有机肥处理降幅最少。改良剂处理均能促进苎麻转运系数增加,但增幅不明显。综合而言,以施加有机肥及其与石灰、海泡石组合处理效果较佳,能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镉、铅,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苎麻生长,具有较理想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3.
试验结果表明,金都尔等9种除草剂对AD、Diane和yaf155 3个亚麻品种的田间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金都尔、二甲四氯钠、敌草胺、金都乐等4种除草剂对亚麻田杂草的防除(株防和鲜防)效果理想,施药后120 d对杂草的株防效在50%~61%之间,鲜重防效在41%~54%之间,且对亚麻无药害。这4种除草剂对3个亚麻品种试验田中杂草的株防效无差异显著性,在鲜重防效上,金都尔和金都乐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三大病害之首,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很多,但稻瘟病菌已对部分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应运而生。概述了植物源诱抗剂的起源与发展、制剂研究、发展前景与展望,并以前胡为例阐明了植物源抗诱剂诱导水稻稻瘟病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源诱抗剂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补充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5.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植物源诱抗剂前胡能提高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力,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喷雾法,研究了WS-16卫士型喷雾器和工农16型喷雾器两种不同的器械施药时,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控效果,药液量为40 kg/667m2,施药时使水稻叶片正反两面受药均匀。结果表明:15%前胡水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前胡水煮液和前胡原粉,WS-16卫士型和工农16型喷雾器喷施15%前胡水乳剂150倍液药后30 d的防效分别为80.09%和72.54%,药后67 d的增产率分别为5.93%和3.61%,效果均稍低于对照药剂三环唑和稻瘟灵。采用两种不同的施药器械喷施前胡水乳剂,其对稻瘟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对水稻的增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42%噁草酮·乙草胺EC对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田间使用剂量及施药技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噁草酮·乙草胺EC对花生田一年生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在试验剂量下对花生安全,适宜的施用剂量为810~1080ga.i./hm2,兑水600L/hm2。施药适期为花生播后苗前,施药方法为土壤喷雾处理,药后20天的株防效为91.7%~93.2%,药后40天的株防效为85.7%~87.7%,鲜重防效为82.1%~84.4%。42%噁草酮·乙草胺EC是防除花生田一年生杂草的优良除草剂。  相似文献   
27.
湖南省棉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省棉花主产区棉田杂草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化学除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湖南省棉田常见杂草包括12科, 28种, 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5.00%, 阔叶杂草占67.86%, 莎草科占7.14%; 一年生杂草占78.57%, 多年生杂草占21.43%。相对多度10%以上的杂草有7种, 其中马唐、牛筋草、千金子、铁苋菜、小飞蓬5种杂草为湖南省棉田杂草的优势种, 相对多度分别为37.79%、33.64%、29.15%、26.23%、23.83%。杂草发生呈现3个高峰期, 分别为5月下旬, 6月中下旬, 7月下旬至8月初, 杂草防除主要采用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化学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28.
9种除草剂对工业大麻幼芽和幼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9种除草剂对工业大麻幼芽和幼根生长影响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和三氟啶磺隆对大麻幼芽和幼根的抑制作用较大,抑制中浓度(EC_(50))均小于10 mg/L;异丙隆和噁草酮对大麻幼根和幼芽的抑制作用小,抑制中浓度(EC_(50))均大于150 mg/L,可进一步研究其田间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9.
笔者以太阳光为光源,研究了纳米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了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旨在为将来实际生产中降解蔬菜、粮食、水果及农药废水中毒死蜱残留的污染提供依据。结果表明,TiO2最佳用量为50 mg/L;毒死蜱初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数越小;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试验条件下毒死蜱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吡嘧磺隆对矮慈菇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温室内水稻土中进行生物测定。[结果]在1叶1心期施用有效成分45g/hm2,矮慈菇受药7天以上才可达到80%以上的鲜重抑制率;在萌芽期施用高剂量(60g/hm2),不论矮慈菇块茎大小均被完全抑制,当施用低剂量(6g/hm2)时,随着矮慈菇块茎的增大其抑制率逐步降低;灌水深度和施药后的温度对抑制效果影响不显著。在无渗漏有水层状态时,萌芽期与芽后施药矮慈菇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而在渗漏无水层状态下,芽后用药的抑制率要显著大于前者;芽前用药,较浅土层下(2cm)的矮慈菇抑制率明显较高。[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吡嘧磺隆的抑制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