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12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12种杀菌剂田间推荐剂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5%己唑醇悬浮剂1 200 mL·hm-2、30%井冈·戊唑醇悬浮剂300 mL·hm-2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mL·hm-2处理防效较好,为909%~935%;24%甲基硫菌灵·己唑醇悬浮剂2 250 mL·hm-2、325 g·L-1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50 mL·hm-2、20%咪鲜胺·己唑醇微乳剂1 500 mL·hm-2和04%低聚糖素水剂3 750 mL·hm-2处理防效次之,为846%~887%;250 g·L-1阿米西达悬浮剂 600 mL·hm-2、10亿cfu·g-1 解淀粉芽杆菌可湿性粉剂300 g·hm-2、5%井冈霉素水剂 3 000 mL·hm-2处理防效较差,为762%~787%;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25 mL·hm-2处理防效最差,为614%。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2种桶混助剂分别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激健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减量20%~30%,也可显著增加生物药剂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新高脂膜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减量20%~30%。  相似文献   
43.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浙江省40份水稻栽培品种和6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中6个抗性基因分布情况,同时鉴定品种苗瘟抗性水平,探讨携带抗性基因和抗性水平相关性。【方法】利用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品种中Pi1、Pi9/Piz、Pi2/Pizt、Pikh、Pikm、Pita,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情况。用2015-2017年田间采集到的141个稻瘟菌菌株鉴定46个水稻品种苗瘟抗性水平。【结果】6个抗性基因在浙江省栽培品种中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ita基因分布最广,占47.83%;其次是Pikh,占41.30%;抗性基因Pi2/Pizt和Pikm在栽培品种中分布频率相等,均为34.78%;抗性基因Pi9/Piz在栽培品种中分布较少,仅有21.74%;抗性基因Pi1仅在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TTP中检测到。抗性水平鉴定结果显示22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60%以上,两个品种的抗性频率达到80%以上。【结论】浙江40份水稻栽培品种和6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携带抗性基因和其抗性水平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45.
利用卡氏白和尼罗红染色观察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异宗配合的子囊菌,但至目前,关于其有性世代产生过程和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两个稻瘟病菌菌株Guy-11与2539在多种培养基上进行杂交试验,观察有性世代产生情况。结果表明,两菌株在所有参试培养基上杂交后均能产生子囊壳,但子囊壳的数量、产生速度和成熟度各不相同,以燕麦培养基为最佳。为了进一步观察有性世代的结构,我们采用卡氏白和尼罗红对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染色和荧光观察。荧光显微镜下,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细胞壁均能被卡氏白染成清晰的亮蓝色,细胞结构清晰可辨。成熟的子囊壳内可产生大量的子囊,子囊中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通常含有4个细胞。同时,子囊孢子能够被尼罗红染成橘红色,表明子囊孢子中储藏大量的脂肪类物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观察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结构的荧光染色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