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研究综述了硒的形态及植物对硒的吸收及代谢、小麦体内硒的生理功能、小麦对硒的吸收和积累、硒对小麦的毒害及其拮抗重金属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富硒小麦生产的发展广阔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2.
氮肥对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氮肥对小麦籽粒Zn、Fe、Mn、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Zn、Fe、Mn、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肥施用提高了籽粒Zn、Cu的含量和积累量,抑制了Mn的含量.氮肥与品种的互作对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除Fe之外,籽粒Zn、Mn、Cu含量和积累量均以氮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品种因素和品种与氮肥二者的互作.用K-means聚类分析,将参试样品按照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聚为3类,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不施氮处理下,多数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氮肥的反应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离子交换纤维对土壤砷(As)污染的修复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离子交换纤维的2种不同放置方式[分3层放置(T2)、混匀放置(T3)]对麦田As污染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及小麦植株各器官As含量及其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离子交换纤维的As污染处理(T1)土壤相比,T2、T3处理土壤p H值总体偏低,但3个处理均呈弱碱性; 3个As污染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较高,其中T3处理总体较低; 3个As污染处理中始终以T1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最高,T3处理最低。添加离子交换纤维的T2、T3处理土壤As含量均比T1处理低,尤其是T3处理; T2、T3处理植株各部位As含量均低于T1处理(孕穗期根除外);成熟期,T2、T3处理离子交换纤维对As的吸附量分别达到8. 93、9. 19 mg/kg。成熟期,T2、T3处理根到茎叶的As转运系数均较T1处理有所升高;对于茎叶到籽粒的As转运系数,T2处理较T1处理降低,T3处理较T1处理升高。T2、T3处理的小麦植株对As的富集系数总体上均较T1处理低(孕穗期根除外)。综上,离子交换纤维能够降低植株对As的转运能力; T2、T3两个离子交换纤维处理间相比,以T3处理对As的吸附量较高。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效果,在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玉米秸秆直接还田(J)、过腹即牛粪还田(F)和发酵后沼液还田(Z)后麦田土壤碳、氮、水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增量(即相对于播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量),在0~20和20~60cm土层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增量均分别以越冬期和拔节期最高。在越冬期,F和Z处理0~40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显著增加,J处理土壤氮含量与不还田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和开花期,三种秸秆还田处理0~20cm土层以及F和J处理20~40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均显著增加。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在开花期,三种秸秆还田处理0~8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越冬期和拔节期,F和Z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J处理显著降低;三种秸秆还田处理的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干重均显著增加,以J处理最高。三种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穗数和产量,其中Z处理增产23.0%。因此,三种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沼液还田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5.
小麦籽粒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人们的饮食健康。本研究以来自河南省5个地区的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酸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籽粒中Zn、Fe、Mn、Cu含量,分析了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基因型和环境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Zn、Fe、Mn、Cu含量分别为38.39±12.57μg·g-1、79.13±49.45μg·g-1、35.24±11.72μg·g-1和4.84±0.78μg·g-1,籽粒F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Cu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对于籽粒Zn、Mn、Cu含量,环境因素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对于籽粒Fe含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是主要的。依照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了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品种稳定性,结果表明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相对稳定的品种,其含量通常较低;在参试17个品种中,"濮99084"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环境稳定性较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遗传正相关,与千粒重呈遗传负相关,与产量呈表型正相关,表明同步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矿井水灌溉下作物生产的安全性,以井水灌溉为对照(CK),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矿井水灌溉(T1处理)以及采取改良措施(T2处理)后对土壤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呼吸速率及小麦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矿井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也显著抑制了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显著低于对照;通过增施牛粪对矿井水灌溉农田进行改良,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酶活性,也改善了小麦生长状况,小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也显著改善.研究结果对科学利用矿井水灌溉,确保矿区农田生态和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邵云 《饲料研究》2005,(6):54-56
名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名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指出,大型饲料企业要以推进名牌战略为切入点,全面提升饲料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文章从实施名牌战略对饲料企业发展的效应分析出发,探讨了要推进我国饲料企业的大力发展,饲料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我县农民由于片面追求小麦产量,施肥中存在偏氮轻磷钾的现象,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小麦品质下降,并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为合理配置氮磷钾肥资源,提高小麦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笔者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法,对小麦栽培中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9.
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寿命长、结果早等特点。 2 0 0 0年 3月份 ,我们与丰源圃合作培育大扁杏苗木近 10万株 ,目前 ,长势良好 ,喜获丰收 ,现将其舌接大扁杏技术总结如下。1 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敖汉旗东部下洼镇的丰源苗圃 ,地理位置东经 119°30′ ,北纬 4 1°4 2′,土壤为风沙土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6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为 85d左右 ,由于圃地四周防护林体系的作用 ,很少出现 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 ;干燥指数为1.10 ,属于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 0 0mm左右 ,降水多集中在 7~ 8月份 ;无霜期为 13…  相似文献   
60.
Zn2+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萌发及幼苗Zn含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Zn^2+胁迫对郑州9023、豫麦18、周麦16三个品种小麦籽粒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幼苗Zn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Zn^2+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芽长、根长、芽重、根重均呈下降趋势,且Zn^2+胁迫对小麦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同时小麦幼苗根和芽中Zn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大而增大;对不同品种分析发现,3个小麦品种籽粒对Zn^2+胁迫的反应互不相同:郑州9023种子活力较高,从根向植株上端迁移Zn最少,对Zn胁迫耐受能力较强;周麦16种子活力低,但从根向植株上端迁移Zn较少,对Zn胁迫耐受能力最强;豫麦18种子活力虽然高,但从根向植株上端迁移Zn较多,对Zn胁迫耐受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