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6篇
  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研究新几内亚凤仙根系对水培的适应性,以新几内亚凤仙‘爪哇岛’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MS营养液水培、园土+蛭石+珍珠岩土培2种处理,观察根系外观形态、分析根系活力、解剖根系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新几内亚凤仙在水培时,根系生长迅速,长势健壮,比土壤培养根重量增加60%;部分薄壁组织分解,通气空隙大大增加;根系活力比土培时提高41%。表明新几内亚凤仙是一种易于进行水培的花卉;利用水培可以显著加快其形成商品植株,同时提高商品植株的质量。  相似文献   
82.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高效、准确的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高效、准确的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通过将玉米人工接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研究了温度对RBSDV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的影响以及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对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在灰飞虱体内的循回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平均温度分别为18.50、23.50、27.50℃时,循回期分别为36.27、21.76、16.38 d;在玉米芽鞘期至2叶1心期接种,接种强度每苗为7~10头虫,接种时间72~96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其它处理;感病对照郑单958、掖107、掖478发病充分,病情指数为97.70%~100.00%。用已知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进行验证,鉴定结果表明该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可客观反映供试玉米材料的实际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4.
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结合室内拮抗和小区防效试验,研究生防菌株SW11在番茄植株及其根围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菌株SW11在番茄根、茎、叶和根围土壤中均能够较长时间定殖寄生,施药后5d在番茄植株内定殖量达到最高值,在根围土壤和植株表面则呈先多后少、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施药30 d后,菌株SW11抗Rif标记菌株在根面的存在量为1.31×104 cfu/g,根围土壤中为4.88×102 cfu/g,叶面为1.84×102 cfu/g,茎外为0.87×102 cfu/g,根、茎和叶内为20~65 cfu/g.当菌液浓度为1.57×108 cfu/mL时,施药7d后对番茄灰霉病的预防效果可达88.15%,治疗效果可达70.50%.研究结果证明生防菌株SW11可以成为番茄植株微生态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之一,能够有效控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和为害,为其开发应用和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5.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新兴的模式植物,在病毒-植物的互作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毒,明确该病毒是否能够侵染二穗短柄草,是进行病毒-寄主互作研究的前提。本研究利用传毒介体灰飞虱将RBSDV人工接种于二穗短柄草Bd21,观察RBSDV是否侵染短柄草,以及侵染后的症状发展过程,同时对病毒进行了PCR检测。结果显示,RBSDV可以侵染二穗短柄草;初期症状为节间缩短,随后表现植株矮缩、心叶扭曲、缺刻等症状;PCR检测有明显的目的条带。由此确定二穗短柄草是RBSDV的新寄主,可作为该病毒与寄主互作的研究材料。这为进行RBSDV抗病基因鉴定、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农作物的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本实验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S798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获得表达量较高的包涵体蛋白。以纯化的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母猪乳汁中Ig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抗原包被浓度为0.938ug/mL,乳汁稀释度为1:320,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市售试剂盒相比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94%、符合率为92%,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对猪乳汁中抗流行性腹泻病毒的IgA抗体水平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人工饲养对灰飞虱传毒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人工饲养至第55代、23代和8代的3个无毒灰飞虱群体,研究灰飞虱携带和传播RBSDV能力的差异。每个群体经饲毒、度过循回期后,选择雌、雄成虫各50头,单头单苗接种1叶1心期健康玉米。接种4 d回收灰飞虱,利用RT-PCR检测带毒率,并调查灰飞虱死亡率;接种43~50 d后调查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结果表明:人工饲养55代、23代和8代的灰飞虱群体平均带毒率分别为68.24%、58.93%和62.09%,统计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平均传毒率分别为31.22%、20.32%和29.91%,55代和8代群体均显著高于23代(P0.05);3个群体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4.19%、65.24%和77.72%,其中55代群体极显著低于8代(P0.01),二者与23代群体差异不显著。3个群体灰飞虱的带毒率63.09%高于传毒率27.15%,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人工群体饲养至第55代的灰飞虱与仅饲养至第8代的灰飞虱在携带和传播RBSDV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且均保持了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88.
在分析研究现有玉米收获技术及青贮饲料收获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该机主要由穗茎兼收割台、打捆装置及打捆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一次完成果穗收获及茎秆割断、喂入、切碎、抛送、打捆等作业。穗茎兼收割台在摘取果穗的同时,采用切断刀将植株从根部切断,秸秆层经喂入装置压实,切碎揉搓装置切碎破节,最后通过打捆装置打捆。该机具为解决玉米穗茎兼收关键技术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4YZQK-4型青贮打捆玉米收获机满足设计要求,茎秆切碎和打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
油菜素内酯(BR)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本项目组研究发现,BR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表达量均随马铃薯块茎休眠解除而升高,抑芽剂可明显抑制BR合成相关基因delta24-甾醇还原酶(DWF1)、甲基甾醇单加氧酶(SMO1)、信号转导成员油菜素内酯不敏感蛋白(BRI1)、信号转导激酶(BSK)和信号激活因子细胞周期蛋白(CYCD3)等在马铃薯块茎中的表达。还发现,低温可以显著延长马铃薯‘费乌瑞它’等品种的贮藏时间,而对‘米拉’等品种的作用不显著。为进一步探明BR合成、信号转导和激活基因在低温调控马铃薯萌芽中的响应情况,本试验以休眠中后期的马铃薯‘费乌瑞它’和‘米拉’原原种为材料,采用常温(23±2)℃和低温(4℃)贮藏,利用q RT-PCR技术测定两个品种在萌芽过程中5个BR合成、信号转导及激活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两个品种中的DWF1、BRI1基因在萌芽过程中的表达量保持在低水平;SMO1、BSK和CYCD3基因的表达量在‘费乌瑞它’的萌芽阶段维持在低水平,而在‘米拉’中的表达量却呈相对较高的水平。由此推测低温通过抑制SMO1、BSK和CYCD3基因在‘费乌瑞它’萌芽过程中的表达,抑制萌芽,而有效延长马铃薯贮藏时间。与低温显著延长该品种贮藏时间、延迟萌芽的效果一致。本研究为阐明马铃薯萌芽过程中BR调控机制及其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利用分子技术辅助选育耐贮藏品种,以及为马铃薯贮藏调控新技术研发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针对灰色聚类评价共原点聚类函数存在的灰类交叉及隶属度等速率变化不合理现象,对原函数的灰类区间以及隶属度走势进行修改,提出了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的改进共原点聚类函数,用此函数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使得评价更具合理性与真实性.采用主客观最优组合权重计算综合聚类系数,解决了权重与阈值信息重叠的矛盾.将改进后的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与共原点灰色聚类函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函数变化趋势以及最终的综合聚类系数,改进的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比共原点灰色聚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选取潘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后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