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其相关的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与流行,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严重传染病之一,PCV2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H~10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的流产和不孕性疾病、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猪先天性脑震颤(CT)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对枳椇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化学法提取工艺、双氧水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化学法提取工艺为:以液料比为8∶1(mL∶g)、浓度为1.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20℃条件下处理40min后过滤,冲洗至中性,然后取滤渣转移至液料比为6∶1(mL∶g)、pH值2的硫酸溶液中,60℃下作用60min,冲洗至中性,干燥。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74.02%,质量分数由果渣中的62.62%(干基计)提高到84.97%;双氧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5%H2O2、pH值12、45℃、5h,在此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白度由51.63%增加到60.21%;制备的膳食纤维产品的持水力由果渣中2.4g/g增加到4.3g/g、持油率由2.3mL/g增加到3.9mL/g、结合水力由2.6g/g增加到4.7g/g、膨胀力由2.8mL/g增加到4.6mL/g。  相似文献   
3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 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相似文献   
34.
PRRSV S-1株经Marc-145复苏后,通过RT-PCR扩增了ORF5和ORF7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2个基因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筛选阳性克隆送测序,序列分析表明:PRRSV S-1株ORF5基因变异性较高,与VR-2332毒株和CH-1a毒株的同源性分别是:核苷酸同源性为91%和89%,氨基酸同源性是87%和85%;ORF7基因相对保守,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7%和94%,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5%和93%.  相似文献   
35.
间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提纯的抗原,组织毒兔获得的高兔血清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PEDV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包被怕浓度为1:20000,酶标羊抗猪IgG浓度选用1:250为测定抗PEDVIgG抗体的最达工作浓度。田间检测结果与临床发病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关岭牛和新引进安格斯牛的血液原虫感染情况,按照3%的比例从关岭县境内的牛场采集血液样品制作血推片,经吉姆萨染色镜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岭牛和安格斯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原虫感染,关岭牛平均感染率为63.33%,平均感染强度为8.92%;安格斯牛平均感染率为47.06%,平均感染强度为7.55%。  相似文献   
37.
为了摸清西北部分地区猪蛔虫内转录间隔区(ITS)的遗传变异特点,扩增了猪蛔虫ITS基因,进行测序,依据GenBank公布的ITS序列将测序结果截为ITS1、5.8S及ITS2三段,分析比对各段序列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所有样品ITS序列长约1 000bp,其中ITS1、5.8S和ITS2的长度分别为450bp~453bp、159bp、272bp,种内差异分别为0~0.2%、0、0。基于ITS1的种系发育分析表明,23个猪蛔虫样品均位于同一分支,而与贝蛔属蛔虫分属两个不同分支。ITS1序列不能作为区分西北不同地区猪蛔虫的种内分子标记,但可以作为区分蛔属蛔虫与贝蛔属蛔虫的种间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为猪蛔虫的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8.
周宗清  王英  邹勇 《猪业科学》2008,25(4):37-39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养猪业蓬勃发展,人均猪肉消费直线上升.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畜禽和畜禽产品的频繁贸易以及相对落后饲养模式的存在,养猪业一直受到新老传染性疫病的困扰,如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链球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相似文献   
39.
40.
二、发生疾病的主要根源1.池塘条件差不少养蟹户利用旧鱼池养蟹,这种池池底腐殖质、硫化氢含量高,清池消毒不彻底,进排水不配套,若不改造,养殖河蟹易发病。2.水质极差,水源不好不少精养池塘无天然水源,使用水的水质也很差,很少有新鲜水换入,加上平时大量投饵,水质偏酸,溶氧量低,造成水质恶化,大量有害细菌及原生动物滋生,使河蟹患病而不脱壳,最终导致死亡。3南北品种交错养殖各种水系的品种在全国市场到处流动出售,各品种对不同水系的地理环境及特点适应性较差,改变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各种疾病发生,如早熟、上岸不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