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为了研究玉米蛋白激酶基因ZmASK1的功能,把ZmASK1的cDNA连接到植物表达栽体pGreen0029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拟南芥中进行过量表达.PCR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ZmASK1已经转入到拟南芥中,并且在大多数转化植株中稳定表达.通过本试验,为以后对ZmASK1的功能验证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2.
电子克隆是随着基因组计划和EST计划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克隆功能基因的新方法。随着玉米(Zea mays L)大量EST序列的公布,使得这项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成为可能。介绍了玉米电子克隆的原理、方法与过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基因功能缺失是目前研究基因功能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基因功能缺失技术主要有反义RNA技术、RNA干扰技术、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Cas系统等。这些技术通过抑制或者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研究生物体相关表型变化,推测该基因的相关功能。在实际研究中,基因功能缺失往往和基因过量表达一起,为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在生物、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基因功能缺失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应用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4.
类Shaggy/GSK-3蛋白激酶基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应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从玉米中克隆了一个与Shaggy/GSK-3蛋白激酶基因同源的全长cDNA, 命名为ZmASK1(abiotic stress-induced kinase)(GenBank accession No., AY722707)。推测ZmASK1蛋白含有426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48.5 kD, 等电点为8.7。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 ZmASK1可以被甘露醇、高盐和脱落酸(ABA)诱导。另外, 在不同的组织中, ZmASK1的表达模式也不一样, 在子房中的表达量最高。这些结果表明, ZmASK1可能在植物逆境反应及生殖生育过程中起多重作用。本文是玉米类Shaggy/GSK-3蛋白激酶基因参与胁迫和发育过程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玉米蛋白激酶ZmSPK1在植物体内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情况,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分别构建了以35S为启动子表达ZmSPK1-GFP融合蛋白和GFP的植物表达载体35S∷ZmSPK1-GFP和35S∷GFP,用花粉浸醮的方法将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筛选稳定表达株系,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ZmSPK1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ZmSPK1-GFP的荧光分布与游离GFP相似,在细胞浆及细胞核内均可见。与单独表达GFP相比,融合蛋白ZmSPK1-GFP在核内信号更强,推测ZmSPK1是可溶性蛋白,定位在核内。  相似文献   
46.
表高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高油菜素内酯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铁单10幼苗的根长、根数、根干重增加;与对照相比,根系内的IAA、GA1,3含量升高,ZRs含量则降低,同时IAA/ZRs比值增加.  相似文献   
47.
移栽灵和立丰灵组合对直播稻抗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2种灌溉模式下,喷施移栽灵和立丰灵对直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Y两优1号为材料,分别进行2种水分管理(即全生育期长期浅水管理与前期间歇灌水+后期浅水管理),同时在水稻直播后30d喷施移栽灵,在拔节前7d喷施立丰灵,以不喷施为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移栽灵与立丰灵后,降低了穗下第3、4节间长度,增大了茎秆粗度和壁...  相似文献   
48.
【目的】根系作为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玉米根系结构的遗传机制指导玉米高产育种实践。【方法】以111份玉米优异自交系为材料,于2017年在北京、陕西永寿、山西定襄和河南原阳4个环境下对玉米地下节根层数(RLN)、地下节根总条数(TRN)、地下节根角度(RA)、地下节根面积(RS)、地下节根体积(RV)和地下节根干重(RDW)等6个玉米根系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取4个环境的平均值作为6个根系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对6个相关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年代、不同类群自交系的地下节根相关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基于该群体全基因组152 352个高质量SNP标记,利用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显著关联SNP位点,并在LD衰减距离范围内查找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型分析表明,6个地下节根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且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均与地下节根角度和面积呈负相关,地下节根的角度、面积、体积和干重等4个性状之间相互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年代的玉米地下根系结构存在差异,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在年代的更替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地下节根角度和面积在年代更替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根干重和根体积在各年代间无显著差异;玉米地下根系结构在类群间也存在差异,旅大红骨类群的6个地下节根性状值均高于其余类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6个SNP位点与地下节根层数、总条数、体积和干重性状显著关联(P<0.00001),其中11个显著关联位点定位于前人报道的根系QTL区间内,2个显著关联SNP在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中均被检测到。基于显著关联SNP位点共挖掘到177个候选基因,其中135个具有功能注释,Zm00001d037368可能为控制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的一因多效候选基因。候选基因功能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植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应激反应、运输活性、催化活性、结合蛋白及细胞成分等。【结论】玉米自交系的根系结构在不同年代间和不同类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挖掘控制玉米根系结构的相关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共检测到26个显著关联的SNP位点。  相似文献   
49.
为了简化DNA提取方法的步骤,减少(或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对以前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报道了一种专供PCR分析的快速微量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方法.该方法在常温下仅需10 mg左右的拟南芥叶片,以Tris- HCl为提取溶剂,简单研磨后以牛血清蛋白溶液回溶,离心后的上清液即可直接用于PCR检测.该方法大大简化了传统提取方法的步骤,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完全避免了对一些有机溶剂的使用,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由于酚的残留带来的后续PCR等操作上的困难,完全可以满足以PCR扩增为基础的试验需要.  相似文献   
50.
Pti1基因在植物的抗病信号传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玉米中一个类Pti1基因ZmPti1的功能,把ZmPti1的cDNA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Green0029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拟南芥中进行过量表达。PCR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ZmPti1已经转入到拟南芥中,并且在大多数转化植株中稳定表达。通过试验,为以后对ZmPti1的生物学功能验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