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蒲公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MTT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确定无细胞毒性剂量范围,并在该剂量范围内采用Griess试剂比色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对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为蒲公英提取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1mg/mL剂量范围内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其在0.25~1 mg/mL浓度范围内对LPS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冬油菜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为冬油菜进一步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4—2006年在长江流域10个省的73个油菜肥效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增产量、增产率、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等指标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结果】长江流域油菜施氮增产效果显著,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 时,平均增产油菜籽1 109 kg?hm-2,增产率为71.7%,地上部生物总量增加72.7%,但施氮对油菜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施氮处理收获期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90.0%、55.4%和59.8%,氮素收获指数随氮肥的施用而明显下降,磷及钾素收获指数则呈现上升趋势;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生理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4.7 kg?kg-1、6.2 kg?kg-1、18.5 kg?kg-1和34.6%。【结论】在磷、钾及硼肥基础上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增加了油菜籽产量;油菜生产的氮肥利用率还不高,改进技术措施提高利用率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小麦施钾效果及钾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70组田间试验研究了湖北省主产区小麦施钾的增产、增收效应及钾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施适量钾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小麦平均增产556~978 kg/hm2,增产率为9.5%~16.7%;施钾平均增加经济收益192~897元/hm2,产投比为1.2~4.7;钾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为71.0 kg/kg和7.4 kg/kg。应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拟合小麦产量与钾用量的关系,求得湖北省小麦钾的最佳用量平均约为87 kg/hm2。  相似文献   
14.
结合襄阳市黑小麦生产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及品质结构现状,提出了以专用小麦和特色功能小麦开发为抓手,加大湖北省小麦品种结构调整力度的基本思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小。  相似文献   
16.
棉田免耕套栽油菜施肥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17.
4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田问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 d(苗期)、140~170 d(蕾薹期)、170~199 d(花期)和199~212 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O%;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35.9%、31.0%~53.3%和-43.0~-23.5%.表明油菜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氮素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苗期,干物质、磷、钾积累量最大时期为花期,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速率最大时期均为花期.每生产100 kg籽粒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 4.3 kg、P2O5 2.7 kg和K2O 8.7 kg.在同等施肥量水平下,4个油菜品种中,华油杂9号籽粒产量最高,达3 574 kg/hm2;N、P、K养分偏生产力顺序为:中双9号>华油杂9号>华双5号>华双4号.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油菜施硼效果及土壤有效硼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从区域角度研究湖北省油菜主产区硼肥施用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及产量的效果,确定目前生产条件下土壤有效硼临界值,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在湖北省布置30个田间试验研究油菜施硼产量效应,结合土壤有效硼含量确定缺硼临界值。【结果】施硼对油菜的营养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促进作用,30个试验点施硼平均增产油菜籽428 kg•ha-1,平均增产率19.2%,70%的试验增产效果显著,增产量超过500 kg•ha-1的试验点占26.7%;土壤有效硼含量与施硼效果呈极显著负相关;按照不施硼产量相对于施硼处理的90%作为判断标准,土壤有效硼临界值比20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确立的临界值有所提高。【结论】湖北省油菜施用硼肥增产效果显著,现阶段油菜种植的土壤有效硼临界值为0.58 mg•kg-1,大约80%的地块在种植油菜时需要施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当前生产条件下长江流域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4-2006连续3个年度在长江流域10省布置油菜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素区与推荐施肥区油菜籽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钾和硼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结果】长江流域油菜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乏”指标为<5.5 mg P?L-1,“缺乏”指标为5.5~12.5 mg P?L-1,“轻度缺乏”指标为12.5~28.5 mg P?L-1,“适宜”指标为28.5~38.0 mg P?L-1,“丰富”指标为>38.0 mg P?L-1;本研究没有建立土壤有效钾及有效硼的“严重缺乏”指标,土壤有效钾 “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30 mg K?L-1、30~75 mg K?L-1、75~100 mg K?L-1和>100 mg K?L-1;土壤有效硼“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的指标分别是<0.25 mg B?L-1、0.25~0.95 mg B?L-1、0.95~1.50 mg B?L-1和>1.50 mg B?L-1。【结论】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钾及硼含量高低分别与不施磷、不施钾及不施硼处理的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可以用来指导长江流域油菜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不同区域水稻土的养分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