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棉花抗虫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卡那霉素进行室内棉苗及田间苗、蕾期,棉花抗虫性鉴定方法的研究,筛选其最佳鉴定浓度,同时对几个品种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用含卡那霉素沙床培育的棉苗,其子叶不敏感,但对其胚轴伸长有很大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子叶,其子叶亦反应不敏感。田间苗蕾期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倒一叶,其叶片反应敏感,鉴定的最佳浓度为苗期2~4 g/L、蕾期4~6 g/L。对5个品种进行抗虫性鉴定,1、2号品种抗虫性最好,3、5号品种抗虫性一般,4号品种不抗虫,结果与田间抗虫性表现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2.
郑曙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768-1771
结合CCGI对2005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全省植棉面积减幅较大,单产减少,总产减少;棉价回升,棉农小幅增收,自然灾害频发是单产降低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新疆南疆地区棉花种植存在施肥用量过大、氮磷钾配比失调、滴灌肥配方不合理及溶解性差、微量元素及生物刺激素肥料随水滴施效益低等问题, 建立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和叶面水溶肥为主体的绿色施肥技术,并遵循当前新疆机采棉高产、高效、轻简化种植发展方向,结合多年多点试验和示范成果,制定该技术规程。本规程规范了新疆南疆地区以绿色施肥技术为核心的播种、水肥管理、化学调控、化学打顶、机械采收等棉花栽培技术,建立了新疆南疆地区棉花绿色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4.
旨在为棉花的抗涝育种和涝害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理论基础。以9 个棉花品种(系)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在蕾期研究不同淹水历时(10 天和20 天)对各棉花品种(系)生理及产量和品质构成指标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耐涝品种(系)和淹水敏感品种(系)。结果表明:(1)丙二醛(MDA)含量、单株干物质质量、单铃重和纤维品质均可作为棉花耐涝性的评价指标;(2)当淹水胁迫持续10 天时,不同棉花MD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隶属函数值总和以‘陕6353’最高、‘赣杂108’和‘南通87-1220’次之,分别为2.76、2.23 和1.68,而‘中CJ-1’和‘荆杂棉88F1’的隶属值较低;(3)淹水10 天的单株干物质累积较对照极显著降低(P<0.01),隶属函数值总和以‘赣杂108’、‘C111’、‘南通87-1220’和‘陕6353’的较高,分别为2.11、2.13、2.55 和2.19,而‘徐棉21 号’和‘邯8942’的隶属值较低;(4)淹水10 天的单铃重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其中,‘赣杂108’、‘南通87-1220’及‘陕6353’较对照单铃重降幅较低,隶属函数值分别 为1.00、0.96 和0.80,而‘JS11’(0.00)、‘荆杂棉88F1’(0.04)、‘中CJ-1’(0.26)、‘徐棉21 号’(0.30)和‘邯8942’(0.33)较低;(5)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的隶属值总和以‘赣杂108’、‘陕6353’和‘南通87-1220’较高,分别为2.46、2.17 和1.75,而‘JS11’(0.53)和‘邯8942’(1.03)较低。综上,‘赣杂108’和‘陕6353’较为耐涝,‘邯8942’和‘荆杂棉88F1’为淹水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05.
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在安徽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安徽三大植棉区的田间试验,研究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与常规肥料比较,对叶片光合特性影响不明显,对成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较大提高,同时能降低植棉成本。全量(N、P2O5、K2O分别为375,187.5,375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19.1%,减量(N、P2O5、K2O分别为300,150,300 kg·hm-2)缓控释复合肥处理收益比常规肥料(相同施肥量)处理提高29.7%。  相似文献   
106.
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8.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k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09.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 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0.
据项目组的连续监测,本文结合CCGI对2008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述评.总体评价是:与上年比较,全省植棉面积略增0.46%,单产减16%,总产减少15.7%,品质较差;植棉成本飙升,收购价跌入谷底,植棉效益暴降甚至负收益;低温连阴雨等不利气候、枯黄萎病偏重、棉盲蝽重发、农资价格暴涨导致投入不足是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