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1.
生物技术在茶叶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三大天然软饮料之一。唐代的《本草拾遗》一书就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叶因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维生素、芳香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而具有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根据人们的需要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从而满足人们需求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2.
湖南绿茶品质特点表现为EGCG含量高、滋味浓,品质缺陷为颜色容易发黄。绿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绿色分别与茶叶品质存在正相关。湖南优质绿茶加工保绿的关键技术在于适当摊青、充分杀青、快速摊凉、适度揉捻、及时干燥和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43.
茶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论述了茶籽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对现阶段从茶籽中开发产品的工艺技术及产品的用途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4.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及适制品种演化分析,表明品种是决定优质绿茶香气和滋味等内质因子的基础。对适制优质绿茶品种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得出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的共性,提出了优质绿茶选育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分析了全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和绿茶产区的变化情况。对绿茶品质概念的演进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优质绿茶生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6.
优质绿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其品质评价来讲,即色泽绿润、香气高、滋味醇厚。本文从茶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优质绿茶的茶树品种特性,认为湖南是优质绿茶生产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47.
为了开发出高茶黄素含量,同时滋味又相对醇和的高品质红茶,实验采用发酵和渥堆联用新技术来进行加工,发现在红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短时(2.5 h)发酵后,再在初干后通过汽蒸渥堆处理(20 h),红茶产品中茶黄素含量比传统提高25%以上,滋味也得到明显的醇化。  相似文献   
48.
49.
针对目前国内茶叶加工普遍存在人员紧张、自动化程度低、清洁化程度低、标准化难度大、与国外差距大等的突出问题,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卷曲型名优绿茶、扁形绿茶、松阳香茶、条型红绿茶兼容等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对这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特点、产能等方面作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0.
本文总结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茶类的传统工艺技术和相应的茶机配置,并以此为基础在六大茶类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改善茶叶香气和滋味,降低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