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病原菌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已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抗药性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抗药性机制、抗性治理技术与抗性利用4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病原菌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生长速率、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为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以橡胶树胶胞炭疽菌RC169为供试菌株,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等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测定浓度为50.00、25.00、12.50、6.24、3.12和0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169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浓度为0、0.2、0.4、0.8、1.6和3.2 g/L的乙烯利处理对RC 169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等的影响.[结果]参试梯度浓度(50.00、25.00、12.50、6.24、3.12和0g/L)乙烯利对RC169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98.6%、88.1%、34.7%、25.0%、8.1%和0,相应回归方程为y=2.9157x+1.9585,R2=0.9518;参试梯度浓度(0、0.2、0.4、0.8、1.6和3.2 g/L)乙烯利下RC169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2.20%、36.70%、20.60%、12.30%、2.63%和0,相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45x+7.0663,R2=0.6803,RC 169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90.50%、5.37%、3.13%、1.10%、0和0,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1.7383x+6.7965,R2=0.8493.[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乙烯利对橡胶树胶胞炭疽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8种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保治达等4种常用真菌性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参试菌株对4种药剂均存在较高的敏感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参试菌株对保治达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烯唑醇次之,可杀得和施保克相对较差,表明参试的4种药剂对橡胶炭疽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均可在橡胶炭疽病的防治中推广应用,其中以保治达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 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 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相似文献   
17.
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 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 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5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 μm×4~11 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 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蕉组培苗变异的原因、防止及其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在国际上与柑桔、苹果、梨并称“水果四大族”。目前大约有120个国家生产香蕉,其年产量仅次于柑桔,达到9833.1万t(FAO,2002),已成为数亿人的主要粮食。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蕉组培技术的广泛推广促进了我国香蕉产业迅速发展,香蕉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对海南省南繁种植区玉米病害进行普查。普查过程中,发现17种病害。在中小苗阶段,相对发病较严重的是玉米的纹枯病、茎腐病2种病害;在种植后期,发病最严重的是玉米锈病,其次是玉米灰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穗腐病等。不同生育期的玉米育种种植区内,玉米病害种类相对较多,发病程度往往也对于种植物候期一致的育种基地相对较重。总体上,海南省南繁玉米种植区均管理规范,加上早中期每隔6~10 d施药一次进行预防,因此玉米生长早中期病害发生仅零星出现,后期发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