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雷公藤生物碱及其杀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雷公藤生物碱杀虫剂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其在研制和应用过程中尚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建议,旨在为该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秀水11上的存活率最低,显著地低于在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上的存活率,但超级杂交籼稻协优9308和杂交籼稻汕优10上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60日龄时汕优63的分蘖数最多,汕优10次之,辽粳294最少。杂交水稻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普通粳稻品种,而辽粳294和汕优63的叶鞘显著短于其它品种。除协优9308与两个粳稻品种无显著差异外,其它三个杂交稻品种的叶宽和叶角均大于粳稻品种。60日龄时杂交籼稻品种两优培九叶鞘的维管束间距最宽,辽粳294的维管束间距最窄,但其维管束直径最大。辽粳294和秀水11叶鞘硅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几个籼稻品种。被二化螟幼虫危害后,除汕优10叶鞘的维管束间距略有下降(-0.28%)外,其它几个品种的叶鞘维管束间距均增大,其中辽粳294增幅最大,为33.33%。而维管束直径和硅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硅细胞数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游草Leersia hexandra),于盆钵内人工栽培种植。将盆栽水稻和杂草植株置于纱笼中,接入初羽化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分别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杂草与水稻之间的栖息选择性、产卵选择性,以及稻纵卷叶螟在各种杂草上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稻田田埂种植各种杂草条带(宽1 m)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栖息、产卵分布的影响,通过赶蛾法调查杂草条带中及距离杂草条带1、5和10 m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不同杂草条带中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密度及卵被寄生率。【结果】稻纵卷叶螟成虫喜好趋向栖息于秕谷草和马唐,不喜好趋向双穗雀稗,在游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和水稻间,稻纵卷叶螟的栖息选择则没有偏向性。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稗草、牛筋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游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水稻上产卵;秕谷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秕谷草上产卵;马唐和水稻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稻纵卷叶螟在7种杂草上都能完成世代,但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秕谷草上发育历期最短,双穗雀稗次之,游草、千金子、牛筋草、马唐、稗草和水稻上的发育历期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寄主上的稻纵卷叶螟蛹重也存在差异,其中在马唐上的雌蛹、马唐和千金子上的雄蛹蛹重显著轻于在其他寄主植物上的蛹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稻纵卷叶螟的羽化率差异较大,秕谷草、游草、牛筋草、稗草和水稻上的羽化率为42.17%—51.31%,在千金子和双穗雀稗上最低,仅为11.76%和13.29%。雌性比以水稻和稗草上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大田试验表明,除了牛筋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能吸引稻纵卷叶螟栖息且在单位面积内的虫量显著高于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各种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量差异显著,以秕谷草、游草、稗草和千金子上着卵量最多,每分蘖草上的着卵量达2.92—3.92粒,双穗雀稗和马唐分别为2.16和1.72粒,牛筋草最少。不同禾本科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的被寄生率差异显著,介于21.90%—55.61%。其中,秕谷草和游草上的卵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47和1.42头/分蘖,为各种禾本科杂草上最高。【结论】秕谷草最具有成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功能性植物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诱集植物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毒酶和消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9、12、15 d后,死亡率分别为38.89%、57.41%、85.19%,显著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等其他提取组分处理二化螟幼虫后的死亡率。进一步从香根草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获得组分1(Fr1)和组分5(Fr5),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具有较高毒性,以0.05 g·mL~(-1)浓度混入人工饲料饲喂3 d后死亡率分别为85.00%和67.67%,说明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香根草中总蛋白、纤维素、总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9.45μg、1.61%、1.45%、4.00%,均显著低于水稻中相应营养物质含量,其中水稻中蛋氨酸含量是香根草中的7.0倍。而香根草中单宁含量则显著高于水稻中的含量,是水稻中的1.31倍。此外,二化螟取食水稻和香根草3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蛋白酶、淀粉酶、海藻糖酶和蔗糖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幼虫体内相应消化酶的活性;6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9 d后,取食香根草的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显著低于取食水稻的幼虫。与取食水稻的3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的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性也有所降低,但是两者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香根草作为二化螟的致死型诱集植物,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香根草中含有对二化螟幼虫具有致死作用的有毒活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抑制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P450酶的活性,使幼虫逐渐丧失解毒代谢能力,最终死亡;二是香根草相对水稻营养物质匮乏,二化螟幼虫取食香根草后营养不均衡,从而影响体内消化酶活性,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95.
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抗性的田间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褐飞虱大发生的2007年单季稻期间,以TN1作为感虫对照,在浙江省金华市评价了48份水稻品种(组合)的田间成株期抗性表现。结果表明,16个品种(组合)表现为田间成株期感虫,其他32个品种(组合)具有中抗以上水平,其中丙04-123、Ⅱ优845、宜香845、中组14、嘉兴优04-1和IR36等品种(组合)达高抗水平。在持久抗性方面,除高抗品种外,秀水09、新嘉优99、嘉优22-5、秀优0969、宁04-81、丙04-103、丙04-08、丙04-123、R4101、丙04-132、丙05-129、丙05-227、浙粳23和浙粳22等品种(组合)具持抗性。试验表明,成株期田间褐飞虱抗性评价对生产实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一种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幼虫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化蛹。幼虫历期28.1 d,蛹历期10.1 d, 较水稻离体叶片饲养分别延长6.1 d和1.7 d。成虫单雌产卵41.6粒,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26.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 年龄降函数,与离体叶片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7.6928、0.0884和1.0924,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4.9 d和 1.3 d,种群趋势指数为3.26,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7.
中国水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我国水稻纵卷叶螟主要有2种,即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ndinalis(Guenée)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exigua(Butler)。本文分别从生态学特性、测报技术和防控技术等方面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控要坚持"绿色植保"理念,推行无害化治理;且应在测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并配以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减药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类酵母菌(Yeast-Like-Symbiots,YLS)是存在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腹部的一种共生菌,分离获得该共生菌的离体菌株,并鉴定其种属,对于研究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运用卵块离体培养的方法、采用改进后的培养基配方,从褐飞虱体内分离到两株共生菌。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离体菌株26 S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种属。【结果】所得菌株与解脂假丝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嗜盐梗孢酵母(Sterigmatomyces halophilu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100% 和99.8%。【结论】证明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可进行离体培养,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存活。同时也验证了褐飞虱菌胞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类酵母菌,类酵母共生菌为混合物的推测。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方法】对稻田水生昆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3年的系统调查,以探明生态工程防控技术对水生昆虫的影响。【结果】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水生捕食性昆虫豆娘的数量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其他水生捕食性昆虫和中性昆虫等数量也有类似的结果,同时,靠近田埂的稻田区域豆娘和水生中性昆虫的种群数量也显著高于稻田中间区域。【结论】说明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水生捕食性昆虫及中性昆虫种群数量,这对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