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9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1.
黄灯笼辣椒组织培养中防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灯笼辣椒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对其分化生长过程中的褐变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子叶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2%活性炭(AC)、6mg/L硝酸银(AgNO3)和40mg/L维生素C(VC),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褐变的程度,其中以6mg/LAgNO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2.
对海南岛南部三亚、琼海、陵水等南繁水稻产区市县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10种主要水稻病毒设计特异PCR检测引物,对23个疑似水稻病毒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海南南繁区水稻病毒病主要有2种,即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引起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由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水稻齿叶矮缩病;经分子检测鉴定了6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样品和14例水稻齿叶矮缩病样品,检出2个交叉复合感染的样品,2种病样的检出率分别为26.09%和60.87%,其余8种水稻病毒均未检测到。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是南繁水稻种植区域需重点防治的病害对象。  相似文献   
53.
对海南3个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采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转基因水稻花粉在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柱头上的萌发和在花柱内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水稻为对照,3个不同居群的野生稻相互之间花粉可育率在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转基因水稻花粉能在3个居群的普通野生稻的柱头上萌发并能到达胚珠,二者杂交亲和,同时发现,花粉管进入三亚居群胚珠的数目比儋州、万宁居群的数目多,说明相对于儋州、万宁居群来说,三亚居群与转基因水稻的杂交亲和性更高。  相似文献   
54.
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对玉米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前的玉米遗传育种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玉米遗传改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转基因玉米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转基因玉米的食品与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根据黄麻新品种选育目标,1984年以Co^60γ射线对宽叶长果辐射诱变,经11年选择育成089-1。1990-1991年比较,纤维产量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26.24%,分枝位提高33.72厘米,鲜茎干皮率提高0.66%。1993-1994年区域试验,平均纤维生公顷2687.25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地长果增产15.21%,居在度品种第一位,分枝位提高22.7cm,鲜茎干皮率提高0.90%。该品种高抗  相似文献   
56.
筛网作为控制基因漂移的物理隔离屏障早已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然而一直缺乏可靠的试验数据供选择。因此,本研究使用筛网作为隔离措施,研究南繁地区转基因玉米基因漂移距离的控制条件,研究期为2 a,分别在2个南繁季节和2个南繁地点进行。结果显示:在基因漂移阈值为0.1%的条件下,250目的筛网在高度高于种植的玉米2.5 m时,可有效地将花粉漂移距离控制在20~30 m,大大缩短了转基因玉米安全监管规定的隔离距离,这对于农用土地越来越少的南繁基地是非常有利的。本研究结果也可适用于南繁地区常规玉米制种过程的基因漂移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7.
几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Pich和 Schubert 1993年发展的SDS方法,经适当改进后,成功地从苎麻、红麻、黄麻、青麻四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中提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得率、质量和纯度进行了鉴定。所得的DNA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和RAPD分子标记。本研究发展的这一快速、简便、适于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的总DNA提取方法,将有助于在DNA分子水平研究麻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8.
几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Pich和Schubert1993年发展的SDS方法,经适当改进后,成功地从苎麻,红麻,黄麻,青麻四种麻类作物及其近缘种植物中提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得率,质量和纯度进行了鉴定。所得的DNA可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和RAPD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各育种单位选育、从国外引进以及从长江流域地方品种中选出的主要亲本材料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遗传型方差与协方差,估算了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和遗传相关系数,并进行了遗传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黄麻长果种亲本材料自然群体中,纤维强力、株高、分枝高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并具有中等大小的遗传进度,当代选择效果较好。而株高、分枝高与单株干皮重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因此根据株高、分枝高选择在下代的预期效果较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对单株干皮产量直接影响能力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分枝高、茎粗,其它性状影响较小。主成分分析则认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主要由纤维细度因子提供,第一主成分越大,株高、茎粗皮厚值亦越大,单株干皮重值就越高。聚类分析将44份品种分为七大类群。这种主要亲本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与分析为长果种黄麻系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甘蔗(Saccharum spp.)的282 809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进行分析,共获得Unigene 138 590条,发掘出分布于10 086条Unigene的10 505个微卫星(EST-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7.26%,平均9.22 kb出现1个SSR。在7个杂交甘蔗品种中,三核苷酸基元的SSR数量最多(74.95个/Mb),其次为二核苷酸基元的SSR(22.95个/Mb),二者占总数的90.27%。以CCG/CGG、AG/CT为重复基元的SSR是最常见的EST-SSR类型,富含G/C的EST-SSR占据极明显的优势。与拟南芥和水稻cDNA序列内SSR的比较表明,富含G/C的SSR可能是禾本科植物SSR的一个共同特点。研究发现,SSR在EST与基因组序列之间以及在不同甘蔗品种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别,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此外,从EST数据分析获得杂交甘蔗品种的16个保守基因,从中发掘了9个SSR位点。最后,利用Primer3和e-PCR软件设计了一批具有物种特异性和通用性的EST-SSR PCR引物,相关数据可以通过http://59.50.66.49/SSR/sugarcane/sugarcane.EST-SSR.tgz链接从因特网下载。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甘蔗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