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产业化升级、规模化经营是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实现蔬菜产业机械化迫在眉睫.我国蔬菜机械化程度整体不高,综合机械化程度不足30%,远远低于主粮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虽然部分机械如灌溉、旋耕、起垄机械等有成熟的机型,但施肥、播种、育苗、移栽、植保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新机型的开发和推广还需加强.其中,蔬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Variegatum’)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的外植体消毒效果、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对腋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和移栽基质配比,建立花叶络石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0.1%升汞消毒10 min 效果最好,成活率达72%;花叶络石腋芽增殖较好的培养基组合为 MS +BA2.0 mg/L +NAA0.05 mg/L,增殖倍数4.2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3 mg/L,生根率达到97.2%;花叶络石移栽较优的基质配比为蛭石∶珍珠岩∶泥炭=6∶1∶3,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13.
氮硅磷肥配施提高四川春玉米的氮磷钾吸收和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2014年和2015年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低磷棕紫泥土上不同硅、磷肥料组合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利用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利用硅肥提高该地区肥料的效应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设2个品种,即正红2号和正红115;肥料组合为副区,设4种硅、磷肥组合,即:不施用磷肥和硅肥对照、单施硅(SiO2)75 kg/hm2、单施磷(P2O5)60 kg/hm2、P2O5 60 kg/hm2加SiO2 75 kg/hm2,分别记为P0Si0、P0Si75、P60Si0和P60Si75。在拔节期、吐丝期和收获期取0-20 cm和20-40 cm土壤土样,测定速效磷含量,取植株样品测定氮、磷、钾吸收量、产量。【结果】两个玉米品种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四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正红2号产量明显高于正红115,2015年两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硅、磷以及硅、磷肥配施均能提高0-20和2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籽粒产量,其中以硅、磷配施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吐丝期、收获期,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亦相互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籽粒产量与吐丝期和收获期玉米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施磷肥相比,硅、磷肥配施处理氮、磷和钾肥的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3.30%和10.25%、24.77%和10.25%、8.58%和10.25%,同时两品种2014年和2015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8.34%和12.12%。【结论】低磷棕紫泥土条件下,硅、磷肥配施能显著改善土壤供磷能力,增加玉米植株对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提高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单片机STC12C5A60S2为核心控制芯片,主要包括电荷放大器、程控放大器、低通滤波器、峰值检测电路等通道,并在CCS环境下进行了系统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设计和中断程序设计。基于此试验平台,进行了在线射流混药比例控制的试验,在离心泵电机转速变化的情况下,观察吸药流量、混合液流量和混药比的大小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线射流混药比例控制试验平台可根据不同药液的浓度控制混药比,使混药比的可调范围广,提高了实时自动混药精度,证明了该试验平台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生态位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预测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筛选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关键变量。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高适生区主要位于西藏东南部、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贵州大部和云南中北部,总面积为52.03万km 2,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23.89%。影响柑橘木虱分布的关键变量为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最暖月最高温度。本研究不仅模拟了柑橘木虱在西南地区的潜在地理分布,更为该虫的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肖云  陈松鹤  杨洪坤  张雪  郭翔  樊高琼 《核农学报》2021,35(11):2616-2625
为探究优化栽培管理对四川丘陵旱地不同穗型小麦分蘖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9年,以大穗型品种川麦104和多穗型品种川农16为材料,在秋闲季秸秆覆盖配施干猪粪条件下适期早播形成优化栽培管理,并以当地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解析优化栽培管理对小麦分蘖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栽培管理下有效分蘖发生速率提高65.7%,发生期较常规栽培缩短1.6 d,第一、第二叶位分蘖发生率分别提高8.0和27.4个百分点,拔节时第一、第二叶位分蘖叶龄分别达到4.1和3.1;优化栽培管理提高了小麦拔节期N含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开花期NSC含量也较常规栽培管理提高1.0~3.4个百分点;优化栽培管理下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39.8%、12.7%和9.9%,分蘖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9.2%、35.3%和37.1%,且成熟期分蘖干物质占比较常规栽培管理增加6.2个百分点,收获指数由0.40增加到0.45(两品种两年均值)。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是限制两种穗型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子,优化栽培管理下川麦104有效穗增加11.0%~18.4%,增产13.5%~30.5%;川农16有效穗增加4.5%~8.7%,增产22.2%~23.7%。研究认为,秋闲季秸秆覆盖配施干猪粪条件下适期早播形成的优化栽培管理,可充分发挥系统优势,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和光合生产,减弱主茎与分蘖的非对称竞争,促进优势分蘖成穗、增产,是适合四川丘陵旱地绿色丰产的栽培管理模式,配合大穗型小麦增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正>红薯是中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面积大、产量高,资源十分丰富。红薯的主要食用部分为红薯块根,红薯茎尖虽然也可以食用,但比较老且食味苦涩。近几年武汉市黄陂区推出特色品种江城薯尖,主要食用部分为茎尖鲜嫩的部分,营养价值丰富,口感独特,打出黄陂薯尖的口碑。红薯废弃物产量较多,现有的处理技术落后,绝大部分直接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生物质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活理念认可,农业生物质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当前和RCP8.5情景,选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四川省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21世纪30年代、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模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AUC分别介于0.915~0.970、0.924~0.956之间,预测结果准确。当前气候条件下,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在四川省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省21地市(州)均有分布。RCP8.5情景下,与当前情景相比,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显著增加,中适生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适生区几何中心位置和迁移规律均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均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秸秆和蔬菜废弃物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秸秆堆肥和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联合处理模式,介绍了该模式应用的试验装置,具体实施流程以及应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以进口朱顶红栽培品种双龙(Hippeastrum hybridum ‘Double Dragon’)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赤霉素、萘乙酸3种生长调节剂对朱顶红幼苗球茎大小、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喷施频率下,合理的喷施生长调节剂(水杨酸和赤霉素)能够显著地促进朱顶红幼苗的叶宽、叶长、球茎等的生长,其中喷施100 mg/L水杨酸6次左右效果最佳。喷施3次水杨酸和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中赤霉素对促进朱顶红叶绿素含量增加最为明显。适宜浓度(50mg/L)的萘乙酸对促进朱顶红的根系数量增加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