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降低养殖粪污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该试验研究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番茄生长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的影响,设置施用常规化肥(CK)、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F1)、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F2)和蛋鸡发酵腐熟有机肥2 000 kg/667 m2(F3)4个处理组。结果表明,有机粪肥对番茄生长期叶片数、叶绿素和株幅影响不大,但在盛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茎粗有增大趋势,株高变化不明显。从产量来看,仅F3组产量略高于CK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组相比,F2组番茄VC含量显著(P<0.05)增加了14.1%,F1组VC含量增加了6.0%(P>0.05);F1、F2和F3组番茄硝酸盐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CK组,且表现为随粪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组土壤pH值、容重和盐分无显著差异(P>0.05);F3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16.74 g/kg,极显著(P<0.01)高于CK组,F1、F2组显著(P<0.05)高于CK组;F1组和F3组土壤总氮相对CK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20.3%、17.1%;F1、F2和F3组速效钾略高于CK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关注的是,与CK组相比,F1和F3组有效磷分别升高了55.7%(P<0.05)和196%(P<0.01),F2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蛋鸡粪肥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及培肥土壤,但为避免番茄硝酸盐和土壤氮、磷等富集,不宜超量施用。  相似文献   
32.
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如皋草鸡、鹿苑鸡、边鸡6个品种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Msp Ⅰ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IGFBP-3基因第2外显子1087 bp处有C→T的突变,鸡群体中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在6个鸡品种间分布趋势一致:AA为优势基因型,BB为劣势基因型.经x2适合性检验,除京海黄鸡外其余5个品种的Msp Ⅰ位点均处在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分析表明,AA鸡纯合度最高,京海黄鸡纯合度最低.6个鸡品种MspⅠ位点为中度多态.京海黄鸡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多,为1.900,AA鸡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少,为1.471.表明鸡IGFBP-3基因在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鸡IGFBP-2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繁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第3内含子部分序列、第4外显子及3′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IGFBP-2基因在P1、P3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对于P1扩增片段,在京海黄鸡和AA鸡中都检测到EE、EF和FF这3种基因型,在尤溪麻鸡和边鸡中只检测到EE型;测序表明FF型与EE型相比有2处突变(3746T→G,3753CC→TT);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300日龄蛋质量、300日龄体质量、出生体质量、8周龄体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显著(P〈0.05)。对于P3扩增片段,在4个鸡群体中都检测到GG、GH和HH这3种基因型;测序表明HH型与GG型相比有1处缺失(4415GCGGGAAG);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之间除出生体质量外,其他生长和繁殖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BP-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和繁殖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34.
研究采用DNA池直接测序法寻找边鸡催乳素基因外显子5区域的多态位点.用PCR-RFLP技术检测发现的Taq I位点在边鸡以及3个对照鸡品种(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A鸡)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5区域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C5749T、T5821C、C25956T).T5821C位点经Taq I酶切显示3种基因型(AA、AB和BB).在4个鸡品种中都以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最小二乘分析表明,边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以京海黄鸡、AA鸡、尤澳麻鸡、边鸡等4个鸡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r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1,IGFIIP 1)第4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在IGFBP-1第4外显子区检测到2处变异(5550T→C,5692AAT插入).对于P3扩增片段,在尤溪麻鸡群体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在AA鸡和边鸡品种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京海黄鸡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对于P4扩增片段,在4个鸡品种中均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京海黄鸡3种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6.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检测到3个突变(C7 552T,C7 638T,T7 661A)。对于MYOE3-2引物,FG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极显著的早于FF基因型(P<0.01),FG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FF基因型(P<0.01)。对于MYOE3-3引物,HI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H基因型(P<0.05)。HI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3个SNPs位点共形成4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分析表明,h1h4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1h1型(P<0.05),h1h4型的产蛋数显著高于h1h1型(P<0.05)。研究结果提示,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猪粪发酵沼液替代尿素氮肥对籼稻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沼液在饲用籼稻上的合理施用及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沼液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集约化猪场粪尿发酵后的沼液为肥源,设CO(空白对照,不施氮、磷和钾肥)、CK(不施氮肥,施磷、钾肥)、CF(常规施肥,尿素N 375 kg/ha)、T1(沼液N 20%+尿素N 80%)、T2(沼液N 40%+尿素N 60%)、T3(沼液N 60%+尿素N 40%)、T4(沼液N 80%+尿素N 20%)和T5(沼液N 100%)共8个处理,籼稻成熟期测定其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稻谷产量、生物量及稻谷的蛋白质、直链淀粉和水分含量等指标.[结果]各沼液替代尿素氮处理籼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饲用品质均优于CO和CK;T1~T5处理的籼稻株高与CF处理相比略有下降,T3处理的有效穗数达常规施肥水平.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T1~T3处理籼稻产量逐渐提高,与CF处理相比,T3处理的稻谷产量、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5.9%、6.9%和6.5%,但T4和T5处理的产量有所下降.T1处理的稻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F处理(P<0.05,下同),T2~T5处理的稻谷蛋白含量与CF处理相当;T1~T5处理的稻谷直链淀粉含量均略低于CF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沼液后,籼稻有效穗数、生物量和稻谷产量指标的变异范围较大,其中有效穗数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含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籼稻施用沼液有助于提高其生物量和稻谷产量,但沼液过量施用会导致稻谷产量下降.在等氮施肥条件下,从保证籼稻稻谷产量、生物量和蛋白含量等角度综合考虑,以沼液替代60%尿素氮肥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以肉鸡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鸡生长性状、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长性状:第一批次5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第三批次5、6、9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 8、10周龄体重发酵床模式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肉品质:在胸肌品质中:第二批次失水率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1)。第三批次水分网上平养模式显著低于发酵床模式(P<0.05);粗蛋白网上平养模式极显著高于发酵床模式(P<0.01)。在腿肌品质中:第一批次PH值发酵床模式极显著低于网上平养模式(P<0.01);剪切力发酵床模式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模式(P<0.05)。结论①发酵床养殖模式下鸡体重优于网上平养模式;②三批次试验鸡产肉性能均较好;③发酵床养殖模式下肉质优于网上平养模式,腿肌品质优于胸肌。  相似文献   
40.
随着规模化蛋鸡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密度增大,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缩短,有效的消毒是鸡场疫病防控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开展蛋鸡养殖场人员通道、鸡舍、消毒池和水线四个关键环节的消毒试验,结果显示,蛋鸡场人员通道二氧化氯使用有效浓度为1:50,消毒池氢氧化钠溶液有效浓度为2%,鸡舍复合醛制剂熏蒸消毒有效浓度为1:200;饮水添加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的有效浓度为1:400。结合蛋鸡产蛋率、料蛋比和抗体水平,整体来看,该蛋鸡场消毒效果良好,实现了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切断传播途径,保证了蛋鸡场的生物安全和生产性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