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稻米品质不同的3个粳稻品种,对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趋势,其品质不同的品种基本一致,积累速度表现为灌浆前期快,而后期缓慢,但在灌浆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积累速度和数量上品种间表现有差异;开花后30d内是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积累的关键时期,30d以后积累基本趋于稳定;灌浆前期的日平均干物质积累速度与稻米垩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后期的日平均干物质积累速度与垩白率、胶稠度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选用粳稻品种东优9901和长粒香,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味度值与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处理间的味度值和粘滞峰消减值没有显著差异;但整精米率、下降粘度和最高粘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东优9901在灌浆35~40 d时RVA谱特性最佳,而长粒香在灌浆35~45 d时RVA谱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23.
jinxy@sina.com     
 水稻三超栽培技术针对寒地稻作再高产的障碍因素,利用大钵盘超早超稀定位播、培育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本适期移栽,深施肥、控灌水等强化及安全栽培措施 ,延长水稻生育期、扩大营养空间,释放个体生产潜力,开发低节位优势分蘖,从而形成具有高光效、超高产群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4.
为给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以及齐穗后干物质重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水稻不同时期的叶片、茎鞘及总干物质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过度增加氮肥,不仅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而且也达不到高产水平。水稻齐穗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最佳值为9 228±300kg.hm-2;水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y=1.1099x+1 960.6(R2=0.9899)。  相似文献   
25.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中,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呈不同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水稻在水分胁迫下的伤害机理和抗旱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水稻抗旱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选用22个近代育成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12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2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味度值、胶稠度、同粘度、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具有最高粘度及下降粘度值大,而粘滞峰消减值小等特点。本文还根据对不同年代育成的品种及国外  相似文献   
28.
籼稻品种味度及淀粉RVA谱特性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正勋  姜文洙  晋重玄  高熙棕 《作物学报》2004,30(12):1210-1214
选用8个籼稻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稻米味度及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特性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在稻米味度、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下降黏度值、黏滞峰消减值、回冷黏滞性恢复值等特性中,亲本基因的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起主导作用,而糊化开始温度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2)  相似文献   
29.
选用两个品质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抽穗期喷洒6 苄氨基嘌呤(6 BA)对灌浆成熟期籽粒氮代谢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抽穗后随灌浆进程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抽穗后20 d 的酶活性最高;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灌浆前期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与未喷6 BA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洒6 BA供试品种的味度值、最高黏度、崩解值、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消减值降低,但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0.
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的粳稻品种 ,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条件及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逐渐提高 ,淀粉谱特性变劣 ,味度值下降 ;抽穗期追施氮肥 ,更加大其负作用。相关分析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淀粉谱特性中的粘滞峰减值呈显著正相关 ,与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其它指标相关不显著 ;在不同的精碾程度下 ,随蛋白质含量的下降 ,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升高 ,粘滞峰消减值变小 ;精米率为 90 %时 ,味度值最大 ,在此基础上增大碾磨程度 ,稻米的食味品质反而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