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无公害早熟梨枣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建园1.1园地选择和整地梨枣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pH值在58.5的土壤均可正常生长。平整土地,挖长、宽、深分别为80、80、100cm的栽植坑。1.2苗木选择最好选用一级苗,选用根颈粗1.5cm以上、有4条以上侧根、无病虫害的优良嫁接苗,随起苗,随栽植。对于远途运回的苗木,在栽植前用水浸  相似文献   
22.
小麦抗逆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沧州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以洛旱7号为对照)在旱碱地、水浇地选取了当地和引进的13个品种进行小麦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抗旱性和产量丰产性表现最好的是沧麦6005和沧麦028,长4853、沧麦6001次之,这些品种均适宜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23.
对小麦的耐盐性与生长阶段和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耐盐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适合黑龙港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以及配套的节水稳产技术,研究了不同浇水次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节约水资源,宜优选春季灌水1次,在拔节期浇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在同等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下,为提高产量,宜优选烟农172、尧麦16、邯115276、洛麦7号和济麦23;3种浇水处理条件下,株高均直接或间接地对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下株高越高产量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25.
叠氮化钠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括了叠氮化钠的诱变育种原理、鉴定,并介绍了叠氮化钠诱变育种技术和化学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总结了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作物叠氮化钠诱变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沧麦028是针对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的气候特点,以98(083)为母本、沧核03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后代经"两圃平行交换选择法"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多抗、节水、丰产、稳产的特点,遗传背景丰富。该研究详细阐述了沧麦028的选育背景和方法、特征特性、品质和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27.
小麦功能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5个小麦品种,以‘石4185’为对照,研究小麦功能叶叶片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的叶面积变幅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旗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及叶面积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宽比例配置合理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8.
小麦品种‘沧麦14’以综抗丰产节水为选育目的,以‘沧2004-93’为母本,‘衡7229’为父本有性杂交,经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抗逆育种技术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抗寒、抗旱、抗倒、丰产稳产的突出特点,适宜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86.5 kg/hm2,穗数591万/hm2,穗粒数34.8粒,千粒重45.0 g。介绍了‘沧麦14’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9.
果树自交不亲和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果树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自交不亲和基因(S-等位基因)的表达与克隆、由S基因编码所决定的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关键功能性蛋白(S-糖蛋白)的鉴定、S-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果树S基因型确定等以及应用自交不亲和机理的几种方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1 沧州冬枣产业发展现状 沧州市冬枣大田栽培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沧州市林业科技人员同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重点攻关,顺利解决了沧州冬枣的“速生繁育技术”,从而使沧州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沧州的黄骅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6年底沧州市冬枣栽培面积已经超过了2.5万hm^2、产量突破了5.5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