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355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217篇
  113篇
综合类   1005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611篇
园艺   272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地位指数表是评价立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应用采集的解析木资料,选用6个导向曲线模型对标准地内平均优势木的树干解析资料进行拟合。由拟合结果确定Richards函数为最佳导向曲线模型。在分析杨树高生长在各指数级间的多形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并编制了多形地位指数表。经检验表明,编制的多形地位指数表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获得的不同复合菌系发酵液pH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趋近中性;玉米秸秆降解率在27.59%-32.53%,除F40显著高于F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性呈高代菌系大于低代菌系,温度4-10℃和pH 6.0-9.0条件下,对复合菌系产酶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活为1.34-1.84 IU·mL-1;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酶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酶促反应温度15-30℃和pH 4.0-9.0内仍保持8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复合菌系F5-F45、T4-T30和P6.0-P9.0的DGGE条带差异不显著,表明菌系的菌种组成稳定;而在偏酸(pH=4、5)和偏碱性(pH=10)条件下继代培养,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率和纤维素酶活均显著降低,菌种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性质与功能稳定性。PCR-DGGE共检测到18个条带,其中关键菌株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Azonexus hydrophilusdAzospira oryzaeArobacter cloacaeCellvibrio mixtu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 subsp. Mixtus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结论】复合菌系GF-20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经过多代继代培养,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3.
镜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动物的各组织中,对磷酸单酯键具有水解活性,是机体生长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和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酶。以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为材料,用992对微卫星(SSR)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肠组织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QTL检测显示:5个QTL区间与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关,其中3个QTL为99%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2(CA2049-CA2371)、LG25(HLJ2941-HLJ3946)和LG28(CA2263-HLJ2873),另外两个QTL区间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位于LG14(HLJ3275-CA174)和LG14(CA1276-CA2208),解释表形变异率范围为8.1%~38.9%;2个与碱性磷酸酶相关的QTL区间均为95%染色体水平显著性,分别位于LG8和LG13,可解释变异率分别为7.3%和7.0%。  相似文献   
134.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135.
作者在传统压片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备的新方法——改良涂片法。其方法步骤如下:1.取材:在植物开花季节,以花的相应外部形态指标作为取材的依据。苹果等花序植物从花芽鳞片开绽到花蕾即将分离的上、下午取样;柑桔、蚕豆,茶树,棉花等单花植物花蕾直径在4mm 左右的上、下午取样。2.固定及试材保存:将所取的花芽或花蕾立即置于甲醇和冰醋酸(3∶1)固定液或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24小时。若材料需保存,可换到70%的酒精中,于冰箱中备用。对有的材料可不固定,直接涂片。3.涂片:将花药放在冷冻载玻片上,用镊尖快速夹碎,然后加1~2滴新配的固定液,再进行备片范围的快速涂抹,并去掉大块组织残渣,滴加2~3滴固定液于载片上,轻轻吹气,使细胞分散。4.火焰干燥:将载片在酒精灯上来回微热烤干。  相似文献   
136.
在不同盐度梯度下,进行了盐度对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viridis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细胞周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绿色杜氏藻在盐度为10时,生长速率和单位水体叶绿素含量最低,分别为0 121个/d和908 27μg/L;在盐度为60时,生长速率和单位水体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0 381个/d和1192 41μg/L。2)不同盐度下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盐度60时,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最低,叶绿素a为2 32×10-6μg/个,叶绿素总量为3 31×10-6μg/个。3)盐度为60时,绿色杜氏藻的细胞周期S期最短,为36 9%,G2期为0 8%;盐度80时,绿色杜氏藻的G2期最短,为0 3%,S期为43 6%,即绿色杜氏藻在盐度为60~80时,S期、G2期最短,细胞进入分裂期所用时间最短。本试验结果表明,培养绿色杜氏藻以盐度60~80的水体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对中国西北地区的铺道蚁属昆虫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共记述6种,其中5新种,黄色铺道蚁T.fiavum sp.nov.铺道蚁T.caespitus(L.)、波纹铺道蚁T.undutiumsp.nov、纹腹铺道蚁T.striabdomen sp.nov.敦煌铺道蚁T.dunhuangense sp.nov和黄胸铺道蚁T.ochrothoraxsp.nov.,对部分种类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作了记述,此外还编制了工蚁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在宁夏农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8.
主要研究了柑桔不同高接换种方法和管理方式对校梢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接换种部位、接芽数量和管理方式对接芽成活无明显影响,而对接芽萌发、校梢生长、树高及树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本研究为调控盆栽康乃馨切花的生长发育,提高观赏品质,采用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摘心等方法对盆栽康乃馨切花生长发育进行综合调控。结果表明:摘心起到很好的矮化作用,伸长量明显降低,同时分枝数增多、花期推后,开花期与对照相比,一次摘心的推后25 d,二次摘心的推后40 d;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的盆栽康乃馨生长健壮,并延长花期7 d;100 mg/L的矮壮素处理的康乃馨植株伸长量明显降低,植株矮化,长势健壮;5 mg/L、10 mg/L、30 mg/L的B9以及30 mg/L、50mg/L矮壮素处理的植株叶长不同程度的缩短;5 mg/L的B9以及30 mg/L、70 mg/L、100mg/L的矮壮素处理的植株叶宽不同程度的增加,70 mg/L的矮壮素对叶宽的影响比对照(p<0.05)具有显著的差异;不同浓度的B9和矮壮素处理对开花期有不同程度的推后作用,花期延长,不同浓度B9处理的比对照花期平均延长4.5 d,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的平均延长6.5 d。上述研究结果为盆栽康乃馨切花的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0.
广西产区柑橘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广西产区柑橘树体大中量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为广西柑橘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调查分析了广西15个市区县207个柑橘园6月龄春梢营养枝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广西柑橘叶片N、P、K、Ca、Mg和S含量分别为:(29.70±2.75)、(1.25±0.14)、(14.87±5.49)、(33.47±8.44)、(2.52±0.72)和(3.03±0.62)g·kg~(-1)。其中,N和K元素含量不足与超量并存,处于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果园比例分别为13.53%和30.43%,而处于高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5.41%和27.05%;P、Ca和Mg元素主要存在含量不足问题,其在适量水平的比例分别为67.63%,63.77%和51.21%,而在低量及以下水平的比例为32.37%,35.75%和48.79%;产区绝大部分地区S元素含量正常,处于适量水平的比例为92.75%。【结论】广西柑橘树体N、P、K、Ca和Mg元素营养明显失衡,生产上应合理施用N、K肥,适量补充P肥,重视补充Ca和Mg肥,确保树体正常生长,以促进广西柑橘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