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综述了生活垃圾厌氧发酵研究现状,包括湿式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发酵、单相厌氧发酵和两相厌氧发酵、中温厌氧发酵和高温厌氧发酵,阐述了微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堆肥、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稀土元素对微生物的强化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微生物强化两相干式厌氧发酵工艺流程,该工艺包括微生物强化菌剂、两相干式中温厌氧发酵、发酵剩余物利用三大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安市脱毒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绿豆(Vigna radiata L.)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但其产量和品质受豆象的严重影响。因此,培育抗豆象新品种刻不容缓。从绿豆抗豆象种质资源、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绿豆抗豆象基因的遗传机理和定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抗豆象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验证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乳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亚洲玉米螟幼虫Ostrinia furnacalis。试验作物:玉米(德美亚1号)。2.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试验区设在北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类型为黑壤土,有机质含量为5.8%,pH6.5。4月30日播种,  相似文献   
15.
螺虫乙酯的合成与工艺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方法来合成螺虫乙酯目标产物。cis-4-甲氧基环己基-1-氨基甲酸酯化得到cis-4-甲氧基环己基-1-氨基甲酸甲酯,后再与2,5-二甲基苯乙酰氯发生反应,得到cis-[2-(2,5-二甲基苯基)乙酰胺基】-4-甲氧基环己基甲酸甲酯,然后在碱的作用下,发生关环,再与氯甲酸乙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阐明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真菌毒素对玉米籽粒的危害。2018年在黑龙江省21个玉米主产区县采集玉米穗腐病病样143 份,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的镰孢菌进行产毒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00株镰孢菌分离物,鉴定出12种镰孢种,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00%和16.00%;亚粘团镰孢和层出镰孢的分离频率均为13.00%;布氏镰孢分离占比12.50%;温带镰孢分离占比7.50%;新知镰孢分离占比2.50%;变红镰孢分离占比2.00%;拟枝孢镰孢、梨孢镰孢和居群镰孢分离频率均为1.00%;亚洲镰孢占比0.50%。产毒素类型分析发现,亚洲镰孢菌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产毒类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含3种产毒类型,其中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产毒类型最多,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稍次之,NIV型最少;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亚粘团镰孢、新知镰孢、变红镰孢、拟枝孢镰孢和梨孢镰孢均含有产伏马毒素的关键基因fum1,具备产伏马毒素能力,温带镰孢和居群镰孢不含有fum1基因。黑龙江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类较多,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为优势致病镰孢,亚粘团镰孢、层出镰孢和布氏镰孢亦分布较广,温带镰孢和新知镰孢呈现小范围分布,拟枝孢镰孢、变红镰孢、梨孢镰孢以及居群镰孢是首次在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中分离得到,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7.
单产水平低一直是我国绿豆存在的产业问题。绿豆杂种优势显著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雄性不育材料是实现杂种利用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利用~(60)Co-γ辐射诱变技术首次在绿豆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并命名为‘不育绿豆2015-1’(male sterile mungbean2015-1,简写为msm2015-1)。msm2015-1营养生长期表型与‘苏绿1号’没有明显差异。花器官形态正常,但花药发白且不能正常开裂散粉,成熟期座荚率几乎为0。遗传分析显示,育性分离群体中可育与不育分离比符合3∶1,表明不育性状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花粉发育的细胞学分析发现, msm2015-1的盛开花朵中花粉粒几乎未在柱头附着,体外亦未萌发。花粉细胞质未被Alexander染液正常着色, I_2-KI染色出现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DAPI染色显示, msm2015-1花粉细胞核发育异常。醋酸洋红染色表明,败育发生在花粉发育早期,花粉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减数分裂的不对称和异常多分裂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豆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强 《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29-129
通过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菌核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菌核净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50%农利灵,50%速克灵和50%多菌灵的防治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9.
为对先正达公司的植保产品大面积推广提依据,进行了其对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病虫草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公司生产的各种药剂对水稻田杂草、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增产显著,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棉花品种种子活力对低温和人工老化胁迫的反应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棉花种子活力的品种差异及不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棉子活力结果的影响,以17个棉花主栽品种(系)为材料,用简化的标准发芽、低温发芽和人工老化发芽3种方法测定棉花种子活力,并分析种子物理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活力测定方法下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各活力指标表现趋势也不一致,低温条件主要抑制种子幼苗的生长势,老化条件则主要抑制种子的发芽率。简化的标准发芽的活力指数与2种逆境发芽下的活力指数间的相关性较低。对3种测定方法的种子活力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中棉所102、新陆中42、湘杂7号、XG39K5、屯杂6号及皖杂9号等高活力品种。低温和人工老化发芽条件显著降低了种子活力与种子各物理性状间的相关性。种子密度和健子率在不同发芽条件下均与种子活力关系最密切,可作为判断棉花种子活力大小的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