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其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粮食作物的30%和40%。全国约有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水稻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如1994年稻谷总产1759亿公斤,比1990年减产了134亿公斤,主要是因为稻作面积减少了286.7万公顷所造成,也与单产增加缓慢有关。1995年稻谷单产仅比1990年每公顷提高195kg/hm2,低于“六五”和“七五”期间的增长幅度。为此,我国已致力于从政策、投入和推广先进技术着手,稳定稻作面积和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从我国的稻…  相似文献   
3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及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单粒稻米冷碱糊化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法,即米粒不经磨粉、煮沸,只通过冷碱液直接糊化来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此方法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常规方法及小样米粉(20mg)冷碱糊化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用单粒稻米冷碱糊化法分析了7个组合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高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高、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或糯稻的杂交组合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或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可能还受一些微效基因影响,并存在基因剂量效应;在低直链淀粉含量籼稻与糯稻的杂交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可能受不同的Wx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属数量遗传。  相似文献   
33.
用6个粒型大小不同的籼稻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分别用双亲回交4~5次(B_4F_1和B_5F_1)。以各世代的观察值作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用大粒品种作轮回亲本的后代其百粒重会逐渐加大,但谷枉长、粒宽和粒厚并不按比例同时增大。回交的效应在小粒×大粒类型的组合中可以从B_1F_1持续到B_3F_1;中粒×大粒类型的组合回交至B_3F_1才有明显效应。回交各世代均存在超亲现象。用大粒品种回交,B_3F_1百粒重可以基本回复到轮回亲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34.
耐逆境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5.
自我国舢型三系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并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后,世界各主要产稻国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纷纷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目前,越南和印度的舢型三系杂交稻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形成机理杂交稻生活力强,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吸肥吸水能力强,适应性广而能耐受逆境胁迫,因而营养物质积累多、穗大粒多,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迄今,对水稻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尚不甚清楚。比较流行的有显性假说(一个亲本的显性等位基因削弱了另一亲本的隐性等位基因的影响)、超显性假说(一个基因座位上两个等…  相似文献   
36.
标记两用核不育水稻M2S的花药培养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籼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杂种F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了大量的绿苗,从组合M2S / 培矮S中选育出一批带淡绿叶标记的籼型两用核不育DH品系,选择部分DH系进入人工气候箱鉴定其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DH系之间的光温反应特性差异较大。通过亲本、F1、F2和BC1世代的遗传研究表明,两用核不育基因从感光的晚粳农垦58S转导至弱感光的籼稻M2S后,表现为由2对主基因控制,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明显;淡绿叶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两用核不育基因与淡绿叶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还对两用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条件、花药培养效果及其在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中国超级稻育种及生产示范概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依靠科技创新以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保障我国21世纪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据专家预测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2030年我国需生产稻谷2.40~2.56亿t(现为2亿t左右),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hm2,则单产水平要提高到7.66~8.35t/hm2(现为6.3t/hm2左右)。上述增产目标的实现还将面对稻作面积难于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 ,水资源渐趋短缺 ,以及降低化学农药、肥料用量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局面 ,其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通过…  相似文献   
38.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处(FAO/IAEA)于1990年7月上旬在美国普尔曼市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召开了有关谷类作物的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问题的第3次研究协作会议。出席与列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波兰、匈牙利、中国等国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代表共30余人。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39.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研究——水稻的生育与生理特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两系)及协优9308(三系)为材料,比较研究灌溉稻田旱作法与常规灌溉法水稻的生育与生理持性。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不因旱作改变全生育总叶片数,但播种至齐穗期因旱作缩短4~8 d,幼穗发育(拔节期)未见明显差别,说明旱作水稻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旱作法水稻单丛叶面积大于常规灌溉稻,叶面积指数小于常规灌溉稻。水稻根系单丛干重因旱作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有明显增加,并营造了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重根深的土壤环境。结果还表明,水稻旱作法有益于构建由大个体构成的高生物产量的群体,抽穗后生物产量占全生育期生物产量近40%;但是,旱作法对水稻也有诸多不利的生理影响,其一是比常规灌溉法水稻根系生理活性下降,表现在单茎根系伤流量、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含量、根系呼吸强度均较低;其二是灌浆-成熟期稻株剑叶光合速率低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叶片气孔阻抗高于常规灌溉法水稻。因此,进一步提高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产量水平,其技术的主攻方向似应为提高稻株籽粒灌浆期间的生理素质,以提高成熟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0.
中国水稻品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3%的人口,其中,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SO年代后期矮秆水稻和7O年代初杂交水稻的育成是水稻育种的两次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7O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先后跃上亩产25O公斤和300公斤的“台阶”。其后,随着良种的推广应用,到90年代初期,单产又进一步提高到40O公斤的水平。但是,此后由于育种材料缺乏和技术创新进展的缓慢,使新育成的品种和组合,只在抗性、米质或农艺性状等单方面有所提高,而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上并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