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9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介绍了柘荣茶树品种结构、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牌建设和茶叶市场化进程情况.提出柘荣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高效生态茶园;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建设茶叶初加工集中园区;示范法国葡萄酒庄园管理模式;开展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全力打造地方品牌.  相似文献   
102.
茶树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酶,是红茶制作中品质形成的关键酶类。多酚氧化酶可催化氧化儿茶素类物质形成茶黄素类(TFs)色素,而后者对红茶色、香、味等品质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3.
对保靖黄金茶夏季叶部病害进行初步调查,经鉴定主要有3种,分别是茶圆赤星病、茶网饼病、茶藻斑病。并对其发生特点分别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4.
于海霞  田纪春* 《作物学报》2012,38(11):1997-2006
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年份和地点5个环境生长的矮孟牛姊妹系及其衍生系共109份材料的RVA参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澥值、最终黏度、回生值和糊化温度)观测, 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其与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971个DArT (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 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的70个DArT标记与上述RVA参数显著关联(P≤0.001), R2值范围是0.2%~23.3%。2A、2B和2D染色体上标记与多个RVA参数都有关联, 且效应值较大。这为淀粉湖化特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5.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China Fine-fleece Sheep Fetal Follicl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fetal ovary was traced to late 70 s. Histological study on fetal horse ovarian germinal epithelium was conducted[1], followed research on germcell proliferation was carried out[2]. In the late 80s,development of 37-118 dfetalrhesus ovaries were studied through continuous ultrathin sec-tion [3]. Histological study on late fetal rhesus ovaries were conducted [4]. It was believed that fetal ovaries had ability to biosynthesis estrogen and response to gonadotrophin after…  相似文献   
106.
To obtain the protein of duck interferon alpha and study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DuIFN-α was constructed and expressed in BL21 (DE3) plysS. Using PCR technique, the proteingene of DuIFN-α was cloned from pMD-18-duIFN-α recombinant. The gene was then inserted to pGEM-T vectorand identifi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and sequencing. DuIFN-α was ligated with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of pET30 a, then transformed into BL21 (DE3) plysS. The best inducing time and IPTG concentration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is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tested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the positive recombinant with differ-ent time span and different IPTG concentration. Lots of the protein of DuIFN-α were expressed in BL21 (DE3)plysS with 1 mmol·L-1 IPTG for 4 hours and its molecular weight for 34 000.  相似文献   
107.
茶树体内铅的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茶树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季节、品种、树龄新梢铅含量的变化较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本身对铅吸收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铅含量最高,其次为生产枝、侧枝和老叶,茶籽和幼嫩新梢的铅含量较低。新梢和叶片铅含量随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树成熟叶片和新梢铅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成熟叶片表现为4~6月最高,7月最低,而新梢表现为春梢明显高于秋梢,秋梢高于夏梢;成熟叶片与新梢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树龄的增高,新梢铅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铅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8.
伴随现代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检测茶叶品质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实验收集了全国范围内7个产区中50个不同种植品种的绿茶样品并采用相同的扁形茶加工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空质谱联用(UPLC Q TOF/MS)得到绿茶代谢指纹图谱,同时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分析(PLS)实现了绿茶品质等级划分,并创新性地比较了水提取法与甲醇提取法对代谢指纹图谱分析造成的差异。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使用偏最小二乘分析、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神经网络等模型对绿茶审评得分或等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水提取方法下PLS回归模型的RMSEP值(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91,而在甲醇提取方法下RMSEP值为183,其他模型对于水浸提液的回代验证和交叉验证的结果分布在95%和84%附近,而对甲醇提取液的回代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分布在70%和63%附近;在已检测到的1 568种代谢产物中L Arginine、Gallocatechin、Theaflavin、Epigallocatechin等23种代谢产物在不同品质绿茶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是影响统计分析结果的重要因子;决策树、神经网络和PLS回归等都适合作为绿茶品质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9.
不同茶园土壤中外源铅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外源铅进入不同茶园土壤后其形态的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盆栽试验及连续浸提形态分级方法,研究了外源铅在不同茶园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其在茶树体内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母质茶园土壤中铅总量及各形态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无外源铅污染的情况下,临安凝灰岩与金华红壤母质茶园土壤以残渣态占主导地位.嵊州玄武岩和梅家坞鞍山母质茶园土壤则以铁锰态铅占主导地位,4种土壤的交换态含量均较低,均在总量的10%以内.当受外源铅污染后,4种茶园土壤中各形态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转变为以铁锰态为主,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但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差异较大.在小于500mg·kg-1土的外源铅污染下,交换态以嵊州玄武岩、临安凝灰岩增幅最大,金华红壤最小;但外源铅达到2 500mg·kg-1土时,金华红壤中的交换态铅急剧增加.低浓度外源铅对金华红壤、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中的茶树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对嵊州玄武岩和临安凝灰岩茶园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高浓度的外源铅则对4种土壤中的茶树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碳酸盐态与交换态对茶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新梢中的铅而言,金华红壤茶园土壤以有机态铅对其贡献最大,其余3种母质茶园士壤均以碳酸盐态贡献最大;对老叶与茎杆中的铅而言,嵊州玄武岩母质茶园土壤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余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对须根中的铅而言,梅家坞鞍山斑岩茶园土以有机态贡献最大,其他3种土壤均以铁锰态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0.
GC-MS及GC测定茶叶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佳  王川丕  阮建云 《茶叶科学》2010,30(6):445-452
研究了N-(特丁基二甲基硅烷)-N-甲基三氟乙酰胺(≥95%;MTBSTFA)含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TBDMSCl)衍生、气相色谱(GC)和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比较了衍生温度、时间、酸度及辅助试剂等对衍生效率的影响。以正缬氨酸为内标,乙腈为辅助衍生试剂,衍生温度110℃,衍生时间30 min,可以定量检测茶叶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产生3个衍生峰,经质谱鉴定第1个峰(按出峰时间)为环状衍生峰,第2个峰为一个N端没有衍生,第3个峰为完全衍生峰。各氨基酸在10~1 000 nmo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对茶叶样品测定结果与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基本一致,添加回收试验表明,茶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天冬氨酸等的回收率为85%~108%。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GC-MS及GC-FID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茶叶中主要游离氨基酸的分离检测,同时GC-MS方法还可用于15N标记的氨基酸的检测,为吸收代谢实验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