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9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稀土元素指纹。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借助统计学方法,探索建立茶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日照、四川青川、贵州黎平、浙江龙井茶3个产区(西湖、越州和钱塘)采集了99个扁形茶春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茶叶中稀土总量为011~248 mg·kg-1,以轻稀土为主,轻稀土分馏富集,而重稀土分馏贫化,表现出山东日照>浙江>贵州黎平>四川青川的趋势。根据各产区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了主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4种模型的扁形茶产地识别效果,其回带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80%、8790%、9293%和9505%,交叉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270%、8180%、848%和7550%。表明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4种模型能够有效判别扁形茶的产地来源,稀土元素指纹是可以用于茶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保存在长期库、冰柜和干燥器中的种质,其田间出苗率、主要农艺性状和含油量如何变化,调查了三种贮藏方式下的53份油菜。结果表明储藏11~14年之间的种质田间出苗率平均值都高于储藏19~25年之间的种质,长期库和冰柜中保存的种子出苗率高于干燥器中保存的,表明干燥器不利于种子的长期保存。在长期库、冰柜和干燥器三种保存方式下,11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一致表现为长期库优于冰柜,更优于干燥器;其中全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单株重和分枝高度在三种保存方式下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在20%以上;角果宽度和含油量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在9%以下,说明不同保存方式不但影响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率,还影响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因保存方式不同,出苗率表现不一致,与之相关的农艺性状也不同;在不同的储藏年限间,出苗率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全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干燥器中保存的种质,因为活力丧失严重,整体出苗率较低,很难判断出苗率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的叶绿体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叶绿素缺失突变体Mt135自交后代稳定表现绿株、条纹株和白化株3种类型, 其中条纹株白色组织和白化株的叶绿体数目和结构发生突变, 完全失去光合能力。为研究该突变体叶绿体基因表达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析了白化株和条纹株的叶绿体基因表达。在白化株中共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基因, 涉及4类功能(编码光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核糖体合成和tRNA合成), 包括18个上调表达和22个下调表达基因;在条纹株中共检测到13个上调表达基因, 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在白化株中一致。白化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中, 编码光系统II、I结构蛋白的psb、psa及ycf等基因家族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多个编码核糖体蛋白大、小亚基的基因表达量改变, 尤其是核糖体蛋白小亚基编码基因rps14和23S rRNA的编码基因23S rDNA表达量显著下调。推测Mt135突变性状与参与光反应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叶绿体内能量代谢相关酶的编码基因、核糖体合成相关基因以及tRN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代谢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要求数据丰富、重复性好,简单易行、浸提效率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获得较好的试验结果的关键步骤。比较了不同浸提剂(甲醇、乙醇和高氯酸)和不同研磨方法(球磨机和研钵研磨)对茶树叶片品质成分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70%乙醇和70%甲醇对茶鲜叶氨基酸的浸提效率显著高于无水甲醇和无水乙醇,而对鲜叶茶多酚的浸提效率以100%乙醇和70%乙醇最好;3 mol·L-1高氯酸对鲜叶氨基酸浸提效率最高,超过70%乙醇,但对茶多酚的浸提效率最低。优化出一种针对茶树鲜叶浸提的快速前处理方法(70%乙醇,球磨机研磨5 min)。对鲜叶经冷冻干燥和微波杀青处理后浸提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发现冷冻干燥可以更好地保持茶树叶片中特征代谢产物成分。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和喷淋茎基部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用量(150、300、450mL/hm2) 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和喷淋茎基部的方法,研究其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不同浓度拌种和喷淋对花生白绢病防效和花生产量的影响,均以450mL/hm2喷淋花生茎基部处理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且喷淋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明显高于拌种处理。[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白绢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重庆市永川茶园土壤肥力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永川区典型茶叶生产基地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pH值、有机质、全N、有效P、交换性K、交换性Mg、有效Mn、有效Cu、有效B和有效Zn含量共10个土壤肥力指标作为评价参数,应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川茶园土壤整体肥力质量为中等,其中属于中上水平的占54.5%,属于中下水平的占45.5%;茶园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全N基本上超过了0.1%,有效P低于15.0 mg/kg,交换性K都未达到指标(80 mg/kg),有效Cu、有效Zn含量丰富,交换性Mg、有效Mn、有效B缺乏。生产中就加强肥培管理,以促进肥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7.
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相似文献   
58.
昆虫属变温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许多昆虫利用滞育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昆虫滞育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进行描述,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昆虫滞育期及感应光周期敏感阶段昆虫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9.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E1 花粉为试材,对萌发前后的花粉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及差异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延伸因子 BoEF-Tu 蛋白在花粉萌发后较萌发前表达上调。利用同源克隆得到甘蓝 BoEF-Tu 基因的全长 cDNA 序列,其长度为 1 728 bp,具有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位于 112 ~ 1 473 bp 处,编码 453 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 49.17 kD,等电点为 6.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oEF-Tu 蛋白含有 9 个 α–螺旋结构,18 个 β–折叠结构,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在106 ~ 121 位氨基酸残基处有 1 个 GTP 结合区域(DKAPEEKKRGITIATA)。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M 同源性较高,达到 93%;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oEF-Tu 与拟南芥 EF-Tu 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0.
氟对茶叶品质成分代谢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氟了对茶树新梢生长和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适量增加土壤氟水平能提高新梢产量,但在高氟水平下新梢产量明显下降。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EGCG等)的含量随土壤氟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高氟水平下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也随土壤和茶树氟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氟可能抑制茶树儿茶素的合成代谢和氮素代谢。上述结果表明,氟对茶树生长和品质成分的影响与氟水平有关,虽然低浓度氟对茶树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氟抑制茶树生长和茶多酚、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