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了解欧洲野生甘蓝遗传背景,以栽培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作对比,对引进的7个生态地理群体共80份野生甘蓝材料进行了核质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利用10对特异性SSR引物分析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获得8个差异性标记,将参试94份材料划分为3类,即甘蓝(含栽培和野生甘蓝)、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包括6种单倍型,其中野生甘蓝2个,甘蓝型油菜3个,白菜型油菜1个。利用6对SRAP引物对核基因组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75个多态性标记;聚类及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个野生甘蓝群体中,F、D、G三个群体聚为独立的亚类,E群体大部分单株归于G亚类。其它3个群体A、B、C则相互混杂在一起。野生甘蓝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 指数(I)分别为0.301 3和0.461 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野生甘蓝以群体内变异为主,占80%;群体间变异仅占20%。结果显示引进的野生甘蓝群体核质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22.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共显性分子标记技术SSR、显性形态标记性状花叶及显性生化标记种子芥酸含量鉴定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与恢复系花叶恢杂种F1种子纯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F1杂种种子纯度达到91%以上;不同SSR引物鉴定结果完全相同,一对SSR引物即可用于鉴定F1杂种纯度.SSR扩增产物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和严格的保守性,不仅可以用于油菜杂种纯度鉴定,亦可以用于不同品种(组合)真实性鉴别.研究结果还表明,自然条件下放养蜜蜂用于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制种是一种稳妥、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不同N效率甘蓝型油菜对N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在0、0.05、0.1、0.15、0.2 g/kg 5个N水平下对甘蓝型油菜13号(N高效基因型)和4号(N低效基因型)的N效率、N吸收效率、N利用效率,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农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N水平0~0.2 g/kg,油菜N效率和吸收效率随N水平增加呈降低趋势,N利用效率则随N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高效基因型的N效率和吸收效率比N低效基因型对N响应更敏感。N高效与低效基因型的N效率、N吸收效率的差异在N水平较低时更显著。N水平对不同N效率油菜的生长具有相似的影响,N高效基因型的单株产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一级分枝数等随N水平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均与N低效基因型的基本一致。N高效基因型的单株产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系、茎叶和籽粒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根冠比、收获指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株高、一级分枝数和茎粗均高于N低效基因型,角果皮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千粒质量和第一分枝高度低于N低效基因型,其差异显著性随N水平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和角果皮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解析控制硫苷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方法】在由113个油菜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种子及角果皮中的硫苷含量。提取油菜幼嫩叶片mRNA并进行mRNA-Seq测序,开发了355 53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和116 098个基因表达量标记(GEM)。将开发的SNPs和GEMs分别导入到混合线性模型(MLM)和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关联分析,获得与油菜硫苷表型变异显著相关的遗传位点,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预测筛选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授粉后15 d(15 DAP),油菜种子和角果皮的硫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是1.69-20.45和1.47-25.23 μmol·g-1。25 DAP种子、25 DAP角果皮以及成熟种子的硫苷变异范围分别是2.17-147.21、0.73-130.77和8.87-111.83 μmol·g-1。后两个时期(即25 DAP和成熟期)的硫苷含量表现出较大变异,适合进行转录组关联分析。基于mRNA-Seq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后获得256 397个高质量的SNP标记(MAF>0.01)和53 889个GEM标记(平均基因表达量>0.4)。利用SNP标记对成熟种子、25 DAP种子和25 DAP角果皮硫苷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167、158和3个显著关联位点(-log10P>6.71)。其中,与成熟种子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形成5个明显的关联峰,分别位于A2、A9、C2、C7和C9染色体上。同时,利用GEM标记进行的关联分析中,分别检测到127、16和24个与成熟种子、25 DAP种子、25 DAP角果皮硫苷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log10P>6.03),这些位点主要分布在A2、A8、A9、C2和C9染色体上并形成明显的关联峰。其中,成熟种子和25 DAP角果皮在A9、C2和C9染色体上形成共同的关联峰。通过与公共数据库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和功能注释,共筛选到295个功能基因,其中25个基因涉及硫苷代谢网路途径,直接参与硫苷的调控。其余基因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硫苷代谢过程,但是它们大多属于转录因子基因、刺激响应因子基因,涉及细胞过程或是具有催化活性,因而推测在硫苷积累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油菜角果皮中的硫苷含量较高,而且与种子硫苷含量显著正相关,是硫苷合成或转运的重要器官。共检测到328个SNP显著标记和144个GEM显著标记,筛选到25个与硫苷合成或者转运有关的功能基因以及73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25.
油菜雄蕊同源异型缺失突变体的发现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蓝型萝卜质不育系(Ogu CMS)与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和中双9号的杂交后代中,同时发现了花器官同源异型缺失突变体.形态观察表明,该突变体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花器官第三轮的雄蕊上,其中位于外圈的2枚短雄蕊发育受阻,干瘪皱缩,不能产生花粉;而位于内圈的4枚长雄蕊则全部转化为心皮状结构,紧紧包附在雌蕊的周围.由于这种新型不育材料存在同源异型转换现象(雄蕊转化为心皮),因此推测其产生可能与控制花器官发育的同源异型基因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26.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根系特性与抗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砂培法,利用14%(m/V)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39份甘蓝型油菜发芽期根系性状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油菜根鲜重和侧根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根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相对侧根数与活力指数之间以及根长与活力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杂交种和常规种在根系性状上差别不显著,表明其抗旱能力相当。对油菜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发现,在欧式距离为60时39份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其中A类抗旱性最强,平均相对侧根数77.9%,相对根长98.9%;E类抗旱性最差,平均相对侧根数69.3%,相对根长84.5%。筛选出发芽期抗旱性较强的3份材料:OR918、OR805和OR2025。    相似文献   
27.
国家冬油菜区试新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6-2007年度全国冬油菜区试的89份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的25对多态性好、带纹清晰的SSR引物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获得106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4.2个,多态性比率平均达到77.7%,PIC平均值为0.7991,利用106个多态性片段构建了这些品种的SSR指纹图谱。遗传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5时,89份区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一单位育成的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地区或单位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较大,揭示的遗传结构与品种系谱来源相吻合;除了少数品种外,大部分品种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区片的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种的多样性水平要明显高于常规种;长江中游区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长江上游区和长江下游区次之,黄淮区最低。  相似文献   
28.
敌草快对成熟期油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
应用于油菜研究的简便银染AFLP标记技术的构建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FL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 ,自 1 995年Zabeau和Vos以论文形式正式发表以来[1 ] ,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图谱构建、基因分离、QTL分析、品种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多方面的研究 ,涉及到的作物有水稻[2~ 4] 、玉米[5 ,6] 、西红柿[7] 、马铃薯[8,9] 、大麦[1 0~ 1 3] 和大豆[1 4 ] 等 ,但在油菜上还未见报道。目前几乎都使用到对人体有害的同位素标记和价格昂贵的试剂盒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