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41.
紫化和黄化茶树品种叶色色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个叶色紫化、黄化以及绿色叶片茶树品系(种)的叶片色泽进行感官分类赋值,并用色差计测定供试品系芽下第二叶的色差参数,分析叶片色差参数与色泽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叶色赋值与Hunter E(r=0.96,P<0.01)、L(r=0.96,P<0.01)、a(r=-0.57,P<0.01)和b (r=0.87,P<0.01)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用E和L值可以作为紫化和黄化茶树品种选育的筛选指标,a和b值可以作为紫化茶树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3.
茶叶中的铅及其安全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对我国各地不同茶类的85个茶样的含铅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平均含铅量为1.97mg/kg;被测不同茶类的平均铅含量顺序为:普洱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笔认为通过合理采等农艺措施和蒸汽杀青的加工工艺,可能达到降低茶叶含铅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应用RT-PCR技术研究了6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的查耳酮合成酶(CHS)基因转录对UV-B照射以及过氧化氢(H2O2)、D/L-NG -一甲基精氨酸(D-NAME、L-NAME)和2-苯基-l-4,4,4,4-四甲基咪唑啉-1-烃氧基-3-氧化物(PTIO)等化合物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6个株系中,Fah1-2突变株UV-B伤害最为敏感,而野生型WS2对UV-B伤害耐受力最强;在15 μmol/m2/s UV-B照射2 h,CHS基因转录产物明显增加,但24 h后消失。H2O2对CHS基因转录没有显著作用,D-NAME 和L-NAME能抑制CHS在UV-B照射下表达转录的增加,而PTIO对CH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很弱。据此认为,CHS基因对UV-B照射响应的表达和转录不受NO和H2O2的调节  相似文献   
45.
白化茶树特异性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RAPD技术结合DNA序列测定,研究黄金芽等7个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系)特异DNA分子标记。30个随机引物中,有19个引物能扩增出20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占85.4%,其中19条为单一品种(系)唯一扩增的条带,30条为单个品种(系)唯一缺失的条带,其中福鼎大白茶唯一扩增的条带最多,为8条,千年雪唯一缺失的条带最多,为9条。在21个特异DNA分子标记中,4个特异DNA序列成功测序,其中S17.10是千年雪和小雪芽缺失的标记位点,是720个核苷酸的DNA序列,具有编码4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28.15是千年雪、黄金芽、郁金香3个品系缺失的标记位点,有439个核苷酸,具有编码11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31.15是品系郁金香唯一特有的标记位点,为285个核苷酸,具有编码9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S36.08是品系黄金芽、金光和花月特有的标记位点,为618个核苷酸,具有编码10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该4个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分别为DQ443475、DQ440531、DQ443473和DQ443474。  相似文献   
46.
"香山早"茶树品系的DNA指纹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DNA指纹分析技术对三门“香山早”3个不同茶树品系与本省5个主要的特早生茶树品种进行遗传鉴定。19个引物RAPD分析共扩增出126条谱带58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占78%。DNA指纹分析表明,“香山早1号”和“香山早2号”属于同一遗传类型;供试比较的5个特早生品种与该3个品系是不同的遗传类型。  相似文献   
47.
于春茶萌发前用茶树催分素喷施茶树树冠,分析喷施后茶树新梢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树催发素后,鲜叶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变化,氨基酸提高16.8%,维生素C提高20.4%,咖啡碱降低17.4%,茶多酚降低9.46%,酚氨比下降19.6%,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1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的内质评分提高5.8%。  相似文献   
48.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9.
cDNA-AFLP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结合了AFLP和mRNA差异显示技术,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且不需要预先知道序列信息,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基因分离及表达特性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分子标记技术cDNA-AFLP的原理及程序并介绍了它的应用情况。目前cDNA-AFLP技术已经在茶树基因表达特性研究上作了一些尝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在茶树育种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