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78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罐装绿茶饮料防褐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 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有显 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水的保质效果 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62.
分子印迹技术在茶叶功能成份分离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丽  陆建良  董占波 《茶叶》2008,34(1):15-19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分子识别技术,特异的识别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概述了分子印迹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分离、分析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3.
茶汤色差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0,他引:49  
对29个绿茶、20个乌龙茶和15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色差参数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茶类间色差参数差异显著,并与感官评分具有相关性。乌龙茶和绿茶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值与感官汤色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与乌龙茶和绿茶汤色、滋味及品质总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红茶茶汤“a”值、“b”值与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4.
茶树遗传育种是茶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是茶树遗传理论和良种选育技术。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茶学学术论文中,有154篇与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有关,其中国内期刊发表论文80篇。这些论文涉及茶树遗传资源及其分类、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良种良法等研究内容。本文综述了2016年度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遮光对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春梢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树‘黄-2’、‘黄-8’和‘黄-13’为供试材料,在春季一芽一叶期采用30%透光度的黑色遮阳网覆盖遮光处理7天,HLPC法检测一芽二叶新梢咖啡因、儿茶素类、氨基酸类和色素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遮光处理对茶叶咖啡因含量无显著影响;遮光对儿茶素类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在品系‘黄-2’显著提高,而品系‘黄-8’和‘黄-13’则显著降低;遮光显著提高品系‘黄-13’的氨基酸总含量,降低品系‘黄-8’氨基酸总含量,但对品系‘黄-2’无显著影响;遮光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新黄质的含量,显著降低紫黄质含量。具有热耗散作用的黄体素在光照敏感新梢白化茶品种的含量很低,是其容易受到强光胁迫伤害的原因。在强光照条件下,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叶片呈现黄色,主要是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不是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提高所致。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在高温强光季节采取适度遮光,将有助于光照敏感型新梢白化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进而提高茶苗生长势和抗性,有助于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66.
β-葡萄糖苷酶对绿茶汤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2007,33(4):211-213
利用风味酶对茶饮料增香是改善茶饮料品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酶解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绿茶茶汤糖苷类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处理对绿茶茶汤具有明显的增香作用,绿茶茶汤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5u/L、50℃、酶解时间100~140min。  相似文献   
67.
考马斯亮蓝法在茶汤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中的应用和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建良  梁月荣  张凌云 《茶叶》2002,28(2):89-93
对考马斯亮蓝(Coomassie brilliant blue,CBB)染色测定茶汤蛋白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标准蛋白,对影响蛋白分析效果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A-CBB复合物与茶汤可溶性蛋白-CBB复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分别在205nm、260nm、305nm和590nm处出现了4个吸收峰;在茶汤用量2.5-5.0ml、40℃染色30min、转溶液体用量14.4ml试验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分析效果。应用本方法,炒青绿茶和红碎茶茶汤(茶水比为1.5g/250ml)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9.37μg/ml和18.45μg/ml,分析结果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54%和1.05%。  相似文献   
68.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茶饮料对我国茶叶产业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月荣  赵启泉  陆建良 《茶叶》2000,26(Z1):301-305
本文总结了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以及20世纪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的重要成就及其 对茶产业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茶饮料在主要生产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茶饮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0.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 min,茶水比为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