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研究比较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喷雾、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3种施用方法对香蕉病毒病病株的灭除效果。结果表明:(1)香蕉假茎注射3、5和10mL草甘膦异丙胺盐,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香蕉株高抑制率、叶片死亡率、植株枯死率增加,注射10mL,药后30d的植株死亡率为90.0%,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2)草甘膦异丙胺盐稀释成200倍液喷雾处理香蕉,药后30d,植株枯死率达93.3%,显著高于300、400倍液处理。(3)3种使用方法比较,药后15d,喷雾法处理的叶片、植株枯死率显著高于假茎注射和叶鞘点滴法,而对株高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药后30d,3种使用方法的灭除效果等于或高于90.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考虑操作的方便,叶鞘点滴法和假茎注射法可作为防除感染病毒病香蕉植株的高效使用方法,注射和点滴剂量为10mL。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相似文献   
23.
采用大棚饲养及连续2年定点监测、分级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河口香蕉褐足角胸叶甲进行动态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受褐足角胸叶甲危害的高低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与发生危害的田间消长规律成正比;12月至翌年3月份的温度、湿度为每年当中的最低值,其危害率、危害指数最低,仅为0~3.08%及0~0.77;5~9月份尽管温度都很高,但仅5~6及8~9月降雨量最多,出现了2次高峰值,危害率、危害指数达到28.67~57.22%、7.17~14.61及31.56~32.78%、7.58~8.22;大棚饲养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5~6月、8月上旬及11月成虫出土,尤以5~6月高峰值最大,大棚饲养成虫消长与田间消长呈现正相关性;热量、降雨的高低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危害及种群动态分布差异十分明显,河口东部地区香蕉褐足角胸叶甲发生危害>河口西部地区>河口中南部地区;排除山地逆温现象最为普遍的河口中南部地区,在正常年份的降雨条件下,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其种群繁育数量越多,危害越重。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对自主分离的黄岩紫山药炭疽病病原菌开展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PYA培养基在28 ℃、pH 值4条件下病原菌菌落生长最好,直径为846 cm,而PJJ培养基(PDA+山药煎汁+酵母膏培养基)在28 ℃、pH值56条件下,产孢量达到最高水平,为345 × 106个·mL-1。通过综合考虑,以PJJ培养基为首选培养基。  相似文献   
26.
对15%噻唑膦颗粒剂不同用量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药后45和105 d,每667 m2施用10%噻唑膦颗粒剂1 500 g,15%噻唑膦颗粒剂175 g,15%噻唑膦颗粒剂200 g的防效分别为870%,846%,898%和769%,745%,785%,三者间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新剂型15%噻唑膦颗粒剂能安全有效地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667 m2适用量为175 g。  相似文献   
27.
概述云南省河口无公害绿色食品香蕉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8.
针对马铃薯红色素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0.075%硫酸溶液作浸提剂,在6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30min,物料配比1:50(g/mL),该条件下提取紫色马铃薯红色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在云南省河口县沙坝,将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与当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威廉斯8818’、‘巴西蕉’及福建省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品种‘漳蕉1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3年的平均果实质量性状(指净重量,净重量=实际的毛重量×0.9)表现为:‘红蕉一号’(23.52 kg)>‘巴西蕉’(23.06 kg)>‘威廉斯8818’(22.99 kg)>‘漳蕉1号’(22.79 kg),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试验还对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综合来看,改良、选育出的矮杆、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30.
尼帕病病毒(NiV)是一种新型烈性的重要人畜共患病病原,具有广泛的自然宿主.主要阐述了病原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病毒分离、ELISA检测和RT-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尼帕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