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为明确砷胁迫下microRNA的应答功能及调控通路,本研究利用miRNA芯片检测水稻幼苗在亚砷酸盐胁迫后miRNA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11个miRNA表达显著下调,7个显著上调,并采用RT-PCR验证了9个miRNA的差异表达。差异miRNA靶基因多编码转录因子以及重金属响应网络中的蛋白。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表明,砷胁迫下miRNA主要介导调控激素信号转导、硫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抗氧化防御。利用PLACE数据库发现miRNA上游启动子区密集分布多种金属应答元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水稻中砷转运和积累的分子机制,为水稻抗逆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4 nt的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种子序列与靶基因的3'-UTR互补,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广泛存在植物基因组中,参与调控生长发育、细胞维持和分化、信号转导以及逆境胁迫应答等多个生物过程。竞争性内源RNA(ceRNA,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是指具有相同mi RNA反应元件(MRE, miRNA response element)的RNA转录本,能够竞争性结合miRNA,解除其对靶基因的抑制,进而形成复杂的ceRNA调控网络。随着深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植物ceRNA的鉴定速度不断提高。然而由于miRNA与ceRNA结合模式尚不明确以及调控网络的复杂性,植物ceRNA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实验证实的ceRNA调控关系数量有限。本综述就植物ceRNA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实验验证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首先,总结了基于RNA-Seq的ceRNA分析流程和常用生物信息学资源。其次,从ceRNA表达特征、调控关系和生物功能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实验验证技术。最后,对近年来植物ceRNA领域国内外的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今后植物ceRNA的研究前景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深入了解ceRNA在植物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前置仓合作情况下,构建由1个供应商与1个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模型,验证采取前置仓合作的必要性,分析双渠道供应链在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2种模式下供应商与零售商各自的利润以及总的利润变化。从供应商与零售商进行前置仓合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数量折扣契约,论证此契约能够实现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且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双渠道供应链的双赢。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检验了此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实现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花生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盆栽试验法,以花生品种湘花9760大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0、7.5、15.0、22.5、30.0、37.5 kg/hm~2)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在适宜范围内增加,花生叶片中的叶绿素SPAD值均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得到改善,花生根、茎、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简称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简称MDA)含量降低,花生单株产量提高。当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花生的单株荚果产量最大,较对照提高了12.85%。研究结果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花生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冷害对萝卜幼苗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稀土镧对植物抗冷性的诱导。[方法]以白沙短叶13-6早萝卜的幼苗为试料,采用模拟低温冷害的实验法,通过测定抗氧化保护酶系统中的SODP、OD、CAT以及常用的MDA含量变化,研究镧对低温胁迫萝卜幼苗的缓解作用。[结果]以相对电导率为指标筛选出LaCl3最佳浓度为10 mg/L。在10和5℃低温条件下,MDA含量明显上升,SOD先上升再下降。POD、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加入稀土镧处理后发现,SOD、POD、CAT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MDA含量明显下降。[结论]适当浓度的稀土镧处理能诱导萝卜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减轻低温对萝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桑枝的综合利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嫩枝,桑枝占桑园年产干物质量的64%左右,是蚕桑资源中生物量占有比例最高的物质。本文就桑枝在医药、栽培食用菌、制板及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连续3年以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栗"和"燕龙"为父本,以南方板栗品种"云富"、"云良"、"云早"、"永丰1号"为母本进行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板栗的结苞率、空苞率、出籽率、球苞直径和坚果重量等指标,以期为改善板栗坚果品质和提高产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组合对板栗结苞率、空苞率的影响较小;球苞的大小与母本的自身特性以及球苞内坚果个数相关;利用坚果大的品种花粉授粉比利用坚果小的品种花粉授粉所结的坚果要大,且坚果的大小也与球苞内坚果的个数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林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子,对于研究火烧迹地植被更新与快速恢复可提供一定的数据理论支撑,而林火干扰对土壤微生境及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机制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文中从火烧强度、恢复时间、火烧木管理方式等3个方面总结国内外林火干扰对土壤氮组分及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揭示了林火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氮循环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机制,探讨不同生物技术在林火干扰下土壤微生物氮循环基因丰度变化中的应用;提出未来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循环影响的研究展望:1)全面比较研究不同林火干扰模式对土壤氮组分、微生物氮循环的影响;2)研究评价不同林火干扰模式下土壤氮库的稳定性;3)加强高通量测序、定量PCR技术、宏基因组学、稳定同位素探测等技术在林火干扰与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对火烧迹地植被更新、土壤氮库的重建与功能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宠物犬家庭地位的提升,犬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犬子宫蓄脓病在宠物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本文就犬子宫蓄脓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兽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类物质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对0、12 h和30 h萎凋叶中氨基酸及相关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萎凋前后无显著差异,萎凋前期(0~12 h)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上升,N-乙酰-L-谷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N-α-乙酰-L-精氨酸下降,萎凋后期(12~30 h)谷氨酸及乙酰甘氨酸含量减少;萎凋过程中蛋白质趋于降解,氨基酸合成途径相关的酶在萎凋前期(0~12 h)下调表达,氨基酸降解相关的酶在萎凋后期(12~30 h)上调表达;白茶萎凋过程中增加的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来源于蛋白质水解,萎凋后期蛋白质氨基酸进一步转化为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失水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促进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