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1篇
  27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明赣北区域棉油套作模式下油菜的播期与期间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量)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常规油菜中双1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10月11日、10月14日、10月17日、10月20日、10月23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油菜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素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不同对油菜种子出苗率、发芽势和苗高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和主根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气温和降水量与油菜出苗率、幼苗鲜重、苗高相关性不显著,但油菜直播后10天的平均日平均气温与根鲜重、主根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播期为10月17日时,油菜苗期的日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油菜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佳。由此可知,为保证油菜直播质量,建议播期安排在10月中旬末,尽量追求播后气温较高及降水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22.
为探明喷施棉花脱叶剂后油菜的最佳适播期,以常规油菜中双1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10月11、14、17、20、23日,分别以T1、T2、T3、T4和T5表示),在T2播期完成时在土壤上喷施棉花脱叶剂及清水(对照),研究喷施棉花脱叶剂对后茬不同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及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后,T1和T2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和幼苗鲜重显著低于对照,T1播期油菜种子发芽势和苗高也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播期油菜出苗率、发芽势以及幼苗性状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播期不同对油菜种子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性状影响显著;T3播期脱叶剂处理和对照的幼苗性状均表现最佳。油菜最佳适播期为T3时期,且在油菜直播后喷施脱叶剂显著影响油菜种子正常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3.
抗虫棉组合杂种优势比较及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6个抗虫棉亲本与6个常规棉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对其中的23个组合F1进行了杂种优势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当首推K6×K5,其综合性状优良,次推B×K2和C×K1组合;单铃重与抗亲优势、中亲优势及竞争优势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的正相关,选择大桃品种作杂交亲本,是配置强优杂交组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4.
TM6对遥感主成分分析监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TM6波段对遥感监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以2003年10月到2005年3月宝鸡峡灌区二支渠土壤含水率实测数据及同步TM数据为基础,将TM数据以TM1-TM5、TM7和TM1-TM7分为两种组合,分别进行主成分分量提取,建立两种土壤含水率监测模型。以2005年6月28日遥感数据为基础,将采用两种模型所得的土壤含水率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及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用TM1-TM5、TM7数据组合所得结果,其精度为57.75%~85.40%。当加入热红外波段TM6后,即TM1-TM7数据组合,最低精度可提高至67.79%~86.35%,明显高于前者,而且,在监测土壤含水率较低或较高的地区时更为敏感。因此,加入TM6波段的遥感主成分分析方法,可望在较高精度水平上监测土壤含水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为在田间管理中对作物产量进行估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收集了大豆生殖生长期的高光谱数据及产量数据,基于各生育期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计算了7个光谱指数:比值指数(Ratio index,RI)、差值指数(Difference index,DI)、归一化光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土壤调整光谱指数(Soil-adjusted iegetation index,SAVI)、三角光谱指数(Triangular vegetation index,TVI)、改进红边归一光谱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mNDI)和改进红边比值光谱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mSR),使用相关矩阵法将光谱指数与大豆产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取最佳波长组合,随后将计算结果作为与大豆产量相关的最佳光谱指数,最后将各生育期筛选出的与大豆产量相关系数最高的5个光谱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构建大豆产量估算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全花期(R2)、全荚期(R4)和鼓粒期(R6))计算的光谱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6,相关性较好,其中全荚期的光谱指数FDmSR与大豆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717;大豆产量最优估算模型的方法是输入变量为全荚期构建的一阶微分光谱指数和RF组合的建模方法,模型验证集R2为0.85,RMSE和MRE分别为272.80kg/hm2和5.12%。本研究成果可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作物产量估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前,工业大规模赤霉素生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但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环境不友好等突出问题。选育赤霉素高产菌株是提高赤霉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时,固态发酵技术以其独特优势在近30 a来重获关注,赤霉素固态发酵研究因此取得很大进展。综述了赤霉素产生菌的单一诱变、复合诱变、原生质体诱变手段,以及筛选稳定高产突变株的方法,总结了赤霉素固态发酵培养基种类以及固态发酵控制条件,并展望赤霉素固态发酵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7.
研究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树水肥科学调控,实现高效节水、高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樱桃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生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设2个水分水平(出水孔径为8 mm,W1;6 mm,W2和3个施氮水平[N1,N2,N3(200、400、60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树干周、新梢生长量、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肥交互作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樱桃植株的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出水孔径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1处理下的樱桃平均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产量分别比W2处理高15.91%,18.72%和2.5%。W1N1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均最大,分别达到9.4g和13 077kg/hm2。综合考虑水肥协同效应、节水节肥及高产等多种因素,W1N1处理能兼顾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比较适宜的滴灌施肥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28.
无压地下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土箱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压力(-3、0、3cm)和灌水器孔径(4、6、8mm)对无压灌溉下累积入渗量、湿润峰动态变化以及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水压力和灌水器孔径下累积入渗量、土壤湿润体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湿润距离均随入渗时间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大,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沿湿润球体半径方向以二次抛物线形式逐渐减小。随着供水压力的增大,相同时段内的土壤入渗量增大,湿润锋的迁移速度也随之变快;在供水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大孔径灌水器在相同时段内的土壤入渗量、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湿润距离均比小孔径灌水器情况下的数值要大。在中大灌水器孔径条件下,土壤含水率随供水压力增大而增大,而小孔径情况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9.
针对坡地喷灌水量分布实测困难问题,以坡地喷头射程计算公式为基础,依据喷头射流方向总水量守恒原理,构建了喷灌水量分布由平地转换到坡地的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喷头布置方式、间距、工作压力和坡度等对坡面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形布置有利于坡地单喷头水量分布的叠加,且其组合喷灌均匀度略高于方形布置;随着喷头间距的增大,组合喷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喷头低压运行时,组合喷灌均匀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喷灌均匀性的要求,随着喷头工作压力的增大,组合喷灌均匀度逐渐增大;在一定坡度范围内,不同坡度对水量分布和组合喷灌均匀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坡地喷灌系统设计时,若选用雨鸟LF1200型喷头,建议采用三角形布置,喷头间距宜为1.0~1.2倍平地喷头射程,喷头工作压力宜选用300k Pa。  相似文献   
30.
陈俊英  亦农 《江西棉花》2006,28(2):F0002-F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槊在举行的中国农科院工作会议上介绍说。农科院将团结国家农业战略目标和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领域,正式启动自主创新6大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