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盐两优1号系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盐42S为母本、盐恢00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笔者介绍了盐两优1号的组合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盐粳15号系由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武粳2517与盐粳11号杂交,经5年7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抗倒性强、灌浆速度快、出米率高、适应性广、适合多种栽培方式种植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水稻新品种盐糯17机械化栽插的最适密度,设置5个不同的栽插密度(2.22万、1.85万、1.59万、1.39万、1.24万穴/667 m2),比较这5个栽插密度下盐糯17的叶龄进程、茎蘖动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盐糯17的叶龄进程随着栽插密度的提升而加快;单穴茎蘖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先增加,当栽插密度降低到1.59万穴/667 m2时,不再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茎蘖总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降低.盐糯17的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先增加,当栽插密度降低到1.59万穴/667 m2时趋于稳定;全生育期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加长;有效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不同栽插密度下穗粒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低密度处理下大小穗差异情况较多.盐糯17在栽插密度为1.59万穴/667 m2时,千粒质量最高;在栽插密度为1.59万~1.85万穴/667 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进永  张亚  韩兆英  刘井台  陈元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77-2077,2080
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650,产量高,分蘖性强,抗倒性好,穗大粒多,米质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5.
迟熟中粳水稻盐粳10号适宜栽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盐粳10号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高密度种植虽可取得较高产量但有倒伏的风险,要确保该品种能够获得高产、稳产,适宜的栽插密度为30.0万穴/hm2,在一定密度的基础上严控高峰苗,有效穗控制在300万穗/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江苏盐城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江苏省盐城褐飞虱大暴发,是近10年来最重的1年,表现出:迁入期早,峰次多,迁入量大,田间虫量高,三、四代连续大发生,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对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防治方面,按照统防统治的原则,采取“压前控后”与“狠治主害代”的防治策略,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杂交中籼Ⅱ优650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确定播差期、安排父母本行、肥水管理、割叶、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去杂等方面内容,以为杂交中籼Ⅱ优650的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盐都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病率与带毒灰飞虱的虫量、水稻的抗病性及栽培方式相关密切。在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扑杀带毒虫源、适当的栽培方式等综合防治对策,能够有效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19.
分别调查了不采取防治措施田块和采取一定防治措施田块的发病率,详细讨论了在新的栽培条件下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本省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关键时期为秧田期。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治虫防病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药剂防治灰飞虱,选用抗耐病品种,并通过一定的农业生产措施,达到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新品种扬育粳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育粳2号是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稻7号为母本,徐稻3号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配组,异地多代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全生育期155 d左右,属迟熟中粳类型。具有株型理想,受光率高,抗逆性强,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等特点。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种植。文章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