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开始引进国外安格斯肉牛养殖。为了解该地区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的主要疫病流行现状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疆喀什地区4个大中型集约化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个牧场安格斯肉牛表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其次是肺炎;导致犊牛腹泻的病毒性病原主要是牛冠状病毒(BCV)、牛诺如病毒(BN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93%、15.20%,导致肺炎的主要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腺病毒3型(BAV-3),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24%、14.12%。4个牧场在防疫设施设备建设、消毒制度落实、人流物流管控、规章制度建设以及饲养管理、鼠害蝇害防控和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结果提示,南疆地区安格斯肉牛繁育场要加强BCV、BNoV、IBRV、BAV-3等病毒感染的防控,通过加强免疫,降低牛群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通过严格生物安全控制,防止外部病原传入。本调查为南疆地区国外引进安格斯肉牛的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2.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特有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外源性赤霉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5℃、25/10℃条件下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42%±0.30、40.25%±0.31),温度过高(30/20℃)、过低(4℃)均不利于云南松种子萌发;(2)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云南松种子均可正常萌发,光照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云南松种子为非休眠类型,在攀西地区春季雨季前期播种有利于其幼苗建立。本文揭示了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旨在认识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特性,促进造林工程中科学储藏种子和适时、适地播种,对提高西南地区生态恢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的保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3.
为了探讨管花肉苁蓉(CtW)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效果,本试验将6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个组:不运动组(NE)、运动组(EC)和管花肉苁蓉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E+CtW-L、E+CtW-I和E+CtW-H);小鼠连续给药14 d后,采用10阶段性力竭跑台运动法制备运动性疲劳模型;小鼠运动至力竭状态后处死并采集血清、心、肝、脾、肺、肾以及股骨部肌肉和胃肠样品,测定运动疲劳相关生化指标并制备肺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与NE组相比,EC组小鼠第9阶段出现疲劳状态,其血清尿素氮(UREA)、肌酸激酶(CK)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肝糖原(HG)、肌糖原(MG)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乳酸(LAC)含量也有升高的趋势(P=0.099)。各CtW组小鼠运动至第9阶段未出现明显疲劳状态,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均维持在与NE组一致的水平。当小鼠继续运动至第10阶段达到力竭状态时,与EC组相比,各CtW组的运动时间和距离均极显著延长(P<0.01);各CtW组的LDH和CK含量、E+CtW-L组和E+CtW-I组的UREA含量以及E...  相似文献   
234.
本研究从贵州余庆茶叶产区的茶树叶部病害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相似的分离物,观察其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测定了LSU、ITS和TUB等核酸序列,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依据柯赫氏法则,完成代表性菌株CGMCC3.20149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的茶树叶片致病性研究。同时,还探究了菌株CGMCC3.20149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CGMCC3.20149菌株的菌落、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等形态与荸荠点霉秆枯病菌Didymella bellidis一致;CGMCC3.20149菌株与模式菌株D.bellidis PD 94/886和D.bellidis CBS 714.85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通过损伤方式接种,CGMCC3.20149菌株可引起茶树叶片产生病斑;在O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76±0.01) cm/d, 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次之,为(0.73±0.02) cm/d, 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则最慢,为(0.62±0.01) cm/d;不同的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速率、菌素丰度、...  相似文献   
235.
旨在了解2020—2021年间全国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因此从全国部分地区采集到10 336份临床样本进行了H9-AIV包括核酸检测、病毒分离、HA基因测序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分析。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AIV-H9阳性率为16.1%(1 665/10 336),白羽肉鸡中的检出率最高,商品肉鸡检出率高于蛋鸡。本研究获得920株H9-AIV分离株,其中464个代表性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分离株全部位于h9.2.4.5分支,且均为典型低致病性AIV,与WJ57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2%~99.9%和89.6%~99.8%;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这些分离株逐步向哺乳动物适应性和气溶胶传播方向发生变异。以上数据表明,H9-AIV分离株进一步增强了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力且传播力不断加强,因此持续监控其检出和变异对家禽健康养殖、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36.
低品位磷矿开发应用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其活化释放困难以及磷素在土壤中易被固定。将不同添加量的天然腐殖质材料及其衍生物作为促释材料,采用连续水浸提法、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分析了促释材料对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释放特性以及磷矿粉的结构与成键变化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磷矿粉与促释材料在最优配比下的生物肥效。结果表明:随着促释材料添加量的提高,水溶性磷的释放也呈现增加趋势,当天然腐殖质材料和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分别与低品位磷矿粉混合的质量比为20:80时,5次水溶性磷释放总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54倍和1.72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P2O5和Ca(PO3)2对应的特征衍射峰出现显著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混合低品位磷矿粉经过5次浸提后,可明显看到位于966 cm-1处PO43-对称伸缩振动v1吸收峰消失,同时位于1 127、673和612 cm-1处PO43-非对称伸缩振动v3吸收峰、H2PO4-相关吸收峰和HPO42-相关吸收峰强度均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作为一种优质有机物料按照6 g?kg-1或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照20:80的质量比混合后可显著提升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同时可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了29.86%、29.47%、36.48%,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34.16%、8.05%、47.40%。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按9 g?kg-1的施用量同时与低品位磷矿粉按20:80的质量比混合,在播种后第14、30、60天土壤有效磷分别较CK增加了36.97%、94.44%、34.51%,土壤有机质分别较CK增加27.29%、14.57%、45.41%。天然腐殖质材料或HNO3处理天然腐殖质材料呈酸性、高比表面积、腐殖质含量高、活性官能团数量多等特性是提升低品位磷矿粉的水溶性磷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7.
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根据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分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公里网格布设了89台红外相机及30条样线,以红外相机法与样线法对仙霞岭自然保护区内黑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14个公里网格相机拍摄到黑麂活动影像,黑麂相对多度为3.38,拍摄率为0.34%,其分布范围为红外相机拍摄到各兽类分布范围的第8位;黑麂分布集中区位于保护区内的高峰、大龙岗等核心区,种群密度为(7.25±2.63)只/km2,全区密度为(4.77±1.36)只/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