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水稻旱育秧和水育秧进行覆盖防虫网的试验结果表明,覆盖防虫网可以有效阻隔秧田期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明显的防控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2.
陈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78-18879,18882
以中国的社会转型为时代背景,以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孟庄村为调研对象,介绍了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情况,分析和探讨了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优化、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建议,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3.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卓  刘霞 《农技服务》2011,28(11):1578-1579
对6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安泰生WP、687.5%银法利SC和58%甲霜灵锰锌WP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对农作物安全,且持续期较长,建议最佳施药时间应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  相似文献   
84.
日本垂枝樱花扦插生根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园林植物绿枝扦插和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利用植物扦插技术对日本垂枝樱花育苗进行探讨。用植物生长类物质处理不同季节的插穗,使其在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下快速发根成苗,形成垂樱克隆系。  相似文献   
85.
8%吡虫啉·联苯菊酯SL防治茶树小绿叶蝉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吡虫啉.联苯菊酯SL防治茶树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499.5g/hm2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d、7d防效分别为84.08%、88.18%,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6.
宜居山地土壤机械组成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锟  陈卓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274-278
以位于适合人类居住黄海沿岸的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松树林和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样,测定粘棕壤有机碳含量和机械组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机械组成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松树林和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7.619g/kg和5.971g/kg。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层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机械组成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松树林土壤粉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8822),玉米田土壤砂粒平均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大(R2=0.9786);松树林、玉米田土壤粘粒含量与有机碳平均含量的相关性最小(分别为R2=0.8186、0.6145)。粉粒在各层土壤中所占的平均含量(>32%)最大。松树林土壤的粉粒和玉米田土壤的砂粒含量可以作为有机碳含量的一个预测因子,用来估计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87.
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惠水县茶区常发生茶轮斑病,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对病害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针刺法和剪切法的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延伸因子-1α 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基于病原菌多基因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  相似文献   
88.
明确茶饼病病原在侵染茶树叶片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对于病害诊断及积极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过碘酸-希夫(氏)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Exobasidium vexans侵染茶叶组织和细胞的过程。同时,采用台盼蓝、伊文思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茶饼病样品植物细胞活力和病原菌生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染色及电镜发现在茶饼病2~3阶段有大量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茶树海绵组织细胞营养也逐渐消耗,担孢子和菌丝活力降低,茶树叶片细胞趋于死亡。本研究通过染色方法发现该病害在侵染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发现E.vexans病原对海绵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89.
为了创制以尿核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s, UGT)为靶标的植物激活剂,本文归纳了UGT的结构特征、反应机理,及其参与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的代谢机制和UGT调控机制。总结了UGT促进SA信号转导通路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性获得性抗性的机制。以Imprimatins和ILA化合物为例,阐述了UGT抑制剂促进植物SA信号转导通路及诱导SAR活性的机制,指出了基于UGT的植物激活剂的开发策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概述了"push-pull"策略的起源、原理和物质基础,分析了各种push和pull物质及效应对害虫的作用,列举了"push-pull"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push-pull"策略在茶园害虫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了未来茶树害虫的"push-pull"策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