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两系杂交粳稻70优双9的栽插密度和施肥的试验研究,总结出该组合的适宜栽插密度和施肥组合措施为:45穴/m2,每穴栽1~2本基本苗;氯化钾75kg/ha作基肥;尿素412.5kg/ha,其中,基肥150kg/ha,返青肥112.5ka/ha,促花肥和保花肥各75kg/ha。这样产量可达8250kg/ha以上。  相似文献   
42.
不同稻作方式对华安3号株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安3号在不同稻作方式下,株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水作相比,旱作叶片宽而厚,叶基角小,但因干旱胁迫,其叶面积和株高显著降低而影响产量;旱润节水栽培与水作相比,叶片宽而内卷,叶肉增厚,叶基角小,叶面积略有减小(2.2%),株高降低到120cm左右,茎秆充实度加强,节间配置更为合理,生物产量并未因节水栽培而降低,产量因成穗多和结实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3.
试验以早籼稻塑盘育秧抛栽密度、施N量、N素花粒肥比重等3个栽培因子优化设计的15种处理水平组合方案的实施,建立了15种产量差异显著的20套田间小区群体。通过对各小区群体的产量及与产量显著相关的29个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统计分析研究,证明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的发育类型具有多样性,建立了试验因子与产量和29个群、个体性状间的回归模型;模拟出3个产量水平段(<7500、7500~9000 和>9000kg/hm2)的群、个体性状发育指标值和两种产量水平(7500~9000 和>9000kg/hm2)的栽培因子适宜取值范围;初步提出了早籼稻盘育抛栽高产群体发育指标及其建立与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因素及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在2.3g/盆(纯氮、折合260kg/hm2)的氮用量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3g/盆尿素的氮肥用量,则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5.
水稻品种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覆草保墒旱作的方法,直接以产量作为鉴定品种耐昌性指标,结果认为协A9019,华安3号,协优57,2301S/H7058和丰两优1号等五个品种优于汕优63旱作,考虑品质因素,协优63,中籼898亦可替代汕 优63进行水稻旱作。  相似文献   
46.
探索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生产上推广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提供参考.设手工旱条播(A)、手工旱撒播(B)、露地旱栽插(C)、地膜覆盖旱栽插(D)、秸秆覆盖旱栽插(E)、水田手工栽插(F)6个处理,以水田手工栽插(F)为对照,小区面积为14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天,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47.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8.
氮、磷、钾肥料对再生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氮、磷、钾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必要的三大营养元素,对于主季稻施过氮、磷、钾肥料的再生稻,是否需要再施用,论点不尽相同。有些研究提出,再生稻依靠肥料的组合比例或混合肥料,另一些研究指出,只有氮素肥料对再生稻才有明显的影响,它有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的作用;也有些研究说,氮素水平不影响分蘖和穗数、千粒重、谷草比或缺穴;有的研究认为,磷肥和钾肥对再生稻产量无影响;也有的认为,主季稻有足够的磷、钾肥,则再生稻就不需要了。这可能是水、土、气、热、种等诸因素的差异而造成不一致的结果。因此,不同地区栽培再生稻,怎样合理施用肥料,应先进行试验。本试验是针对合肥的环境因素及特定的品种而进行的。在1985年摸清皖引4号再生稻的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于1986年进行了氮素肥料施用的研究,1987年再增加磷、钾肥料施用的研究。为再生稻的合理经济用肥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安徽省水稻新组合(品种)米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相似文献   
50.
水稻覆草保墒旱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笥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450g/m^2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改良、培肥土壤,增加土壤蓄保墒能力是前提;在选择抗(耐)旱性强的品种(组合)、培育素质好的旱育秧的基础上,增加栽插密度到15穴/m^2以上,每穴2粒种子苗,施N18.75g/m^2,N:P:K约3:1:2,N肥底蘖肥后移、后期追肥比例增加到30%以上,可获较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